6foiN W+
注册会计师备考会计知识要点 r-,u)zf"
一 交易性金融资产 {
T?1v*.[
[经典例题] P?Kg7m W
远大公司2008年1月1日,购入面值为A公司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实际支付价款104万元(含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4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0.5万元。2008年1月5日,收到购买时支付价款中所含的股利4万元。2008年12月31日,A公司股票的公允价值为106万元。2009年1月5日,收到A公司股票2008年度的股利4万元。2009年4月20日,远大公司出售A股票,售价为108万元。则远大公司持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实现的收益总额为( )万元。 E+J +fi
A.11.5 B.0.2 C.15.5 D.6 ]>[0DX]j
[例题答案]A _gQ_ixu
答案解析: A}i>ys
(1)购买股票时,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入账: cXK.^@du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000 ?;ZnD(4?
应收股利 40 000 6ipQx/IQ
投资收益 5 000 X?Or.
贷:银行存款 1 045 000 4jC7>mE
分析:对于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时,买价中包含的交易费用,不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成本,应该单独作为“投资收益”反映;对于在购买时买价中包含的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也不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成本,单独作为“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反映。 V5p->X2#
(2)收到购买时支付价款中所含现金股利 Dlz1"|SF
借:银行存款 40 000 K+`deH_d
贷:应收股利 40 000 fni7HBV?
分析:收到买价中包含的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时,直接冲减“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就可以了。 )gV @6w
(3)2008年12月31日,A股票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 f&
Vx`oj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60 000 BOv ^L?)*Z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0 000 ie7P^:T|+
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因为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所以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但是需要对公允价值变动做出相应的调整,即现在的公允价值大于上期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时,调增“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如果现在的公允价值小于上期账面价值的,作相反的分录。 .M0pb^M
(4)收到A股票2008年度的股利时(持有期间): T-Yb
|@4
借:银行存款 40 000 GjbOc
贷:投资收益 40 000 u24XuSe$
分析:在收到持有期间的实现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的,作为“投资收益”核算,说明这时持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实现的收益。 S7j U:CLJ
(5)2009年4月20日,远大公司出售A股票时: 7{38g
借:银行存款 1 080 000 6u xF<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000 f{h2>nEj\
——公允价值变动 60 000 ?=b#H6vs
投资收益 20 000 (#+81 Dr
分析:企业处置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该将该项金融资产涉及的科目相应的结转。“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按照取得时的初始入账成本结转;“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按照从取得到处置期间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余额结转。[url=http://bbs.cpa-cpa.cn/post.php?fid=17#_msocom_1][y1][/url] 在本题中只发生一次公允价值变动,所以直接将该金额在相反方向结转就可以了。这时,按照借贷方的差额调整为“投资收益”,作为处置损益核算。 gps.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0 000 XI"IEwB
贷:投资收益 60 000 .x1.` Y
分析:处置该项金融资产时,以前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余额也要相应的结转到“投资收益”中。这样做是为了更好的反映企业持有该项金融资产取得收益。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余额指的是借方和贷方历史数据的差额,并不一定是实际的账户余额,因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期末是没有余额的。 b^"mQ
远大公司持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实现的收益总额是: !\\OMAf7
-5 000(投资收益)+60 00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 000(投资收益)+20 000(投资收益)-60 00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0 000(投资收益)=115 000(元)。 *vT Abk$
[例题总结与延伸] Bnw^W_
上面的例题基本上涵盖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理,从初始计量到后续计量到最终的处置,由于不涉及到减值的处理问题,所以处理还是比较简单的。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初始计量中交易费用的处理,这是区别于其他三类金融资产的地方。 a\KM^jrCD
另外比较重点的就是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和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最后是处置的时候同时要把累计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到投资收益中,同时转回确认的递延所得税。
p]jG
,S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而税法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市价的波动在计税时不予考虑,有关金融资产在某一会计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取得成本。因此,当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上升时,账面价值大于其初始取得成本,即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E5Lq-
借:所得税费用 l@`n4U.Gwl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y0'WB`hNQ
反之,当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下降时,账面价值小于其初始取得成本,即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Nzb=h/;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O;.DQ
贷:所得税费用 Z8Tb43?
[知识点理解与总结] G`f|#-}
1、金融资产分类:计量的差异问题和管理者的意图。 N!<X%Ym
既然划分金融资产是出于核算特点和企业的意图,那么涉及到能不能在四个分类中相互转换金融资产的规定问题,主要考虑点是在于防止上市公司利润调节。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是记入到当期损益的,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记入到所有者权益,持有至到期投资等摊余成本计量,交易费用记入到初始确认成本,不直接影响损益。因此随便转换会影响企业利润,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另外的三类资产之间不能互相转换。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相互转换是出于企业持有意图的考虑,这里需要注意企业可以正常转换的情况。 ,nJCqX~/G
2、交易性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入帐,交易费用记入到当期损益,已经宣告的现金股利或者利息作为应收股利或者应收利息处理。公允价值变动记入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形成了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在资产处置的时候转回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转回做相反的分录。需要注意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也不进行减值测试,主要是因为持有期限短,不涉及到减值测试和实际利率摊销问题。 _)6r@fZ.p
提示: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能和其他三类金融资产互相转换。 Eo@rrM:
[易错点] ? 3oUkGfn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是计入当期损益,而其他三类资产是计入成本。(关于交易费用处理,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是短期持有的,交易费用是记入到当期损益的。如果是持有时间不确定或者是长期资产的交易费用一般是计入到资产的入账价值中的。) 6n
H'NNS:J
2.关于应收利息和应收股利的问题,有的时候题目中不会明确给出价款中是否含有利息,但是根据题目的含义可以理解为是含有应收股利或者应收利息的,这个问题一并在这里做一下说明,持有至到期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都要注意。一般情况下如果是没有到付息期的一般作为应计利息核算;如果已经到了付息期或者是已经宣告了的,那么可以确认应收利息。 VUD9ZyPw
比如:2008年1月1日购买2007年初发行的5年期债券面值1000万元,票面利率5%,实际支付1015万元,实际利率6%。每年1月5日付息。(注意了,此处就是陷阱了,2008年1月1日购买的,每年1月5日付息,那么支付价款中就包含了50万的利息,但是没有明确说明。) fONycXM]
一直做题习惯了溢价购买,利息调整在借方。但本题因为在年初购买,包含应收利息50万元,所以摊余成本是965万元,其小于面值。 n>,? V3ly
3、所得税的问题 4@0Z<8Mo
公允价值上升: .g_^! t
借:所得税费用 *r
('A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QV
-ZP'e^
公允价值下降: :0p$r
pJP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xcU6@/
贷:所得税费用 >RrG&Wv59
这里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 Z>*a:|
(1)、处置时转回递延所得税做相反的分录。 4wx{i6
(2)、一定要“分别”的进行结转,资产是资产的,负债是负债的, 嘻嘻……用我的结论就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RtEx
WTc
4、需要注意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也不进行减值测试,主要是因为持有期限短,不涉及到减值测试和实际利率摊销问题。 Fe2t[y:8h
5、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K14v6d
不要忘记最后的这个收尾工作,要转入“投资收益”。另外对此处要延伸一下,在做单选题的时候要仔细看问的是什么。 zL3I!& z2
二 持有至到期投资[url=http://bbs.cpa-cpa.cn/post.php?fid=17#_msocom_2][y2][/url] A(z
m
[经典例题] h]}DMVV]
远大公司于2008年1月1日购入中原公司发行的2年期债券,支付价款41 486万元,债券面值40 000万元,每半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合同约定债券发行方中原公司在遇到特定情况下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赎回支付额外款项。甲公司在购买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并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票面利率8%,实际利率6%,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则甲公司2009年6月30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 )万元。 31N5dIi,
A.40764.50 B.41130.58 C.40387.43 D.41600 tO3#kV\,
[例题答案]C 4D6LP*
[答案解析] 4}0Ry\
6
(1)2008年1月1日: /1eeNbd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40 000 yc
f)*0k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 486 4W=fQx]
贷:银行存款 41 486 实际支出 oVd7ucnK
2008年6月30日: fFXnD
借:应收利息 1600(40 000×8%/2) ITD&wg
贷:投资收益 1 244.58(41 1486×6%/2) 实际利息 投资者真正应该获得的利息收益 J^zB5W,)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55.42 /&l4 sF1
借:银行存款 1600 f67t.6Vw2+
贷:应收利息 1600 现金流入 当期实际收到的利息 Dy{lgT 0k
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1 486+1 244.58-1 600=41130.58(万元) j%gle
%_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实际支出+实际利息-现金流入[url=http://bbs.cpa-cpa.cn/post.php?fid=17#_msocom_3][y3][/url] 3teP6|K'g
[align=left]以[url=http://www.chinaacc.com/web/lc_zq_1]债券[/url]来举例。对于发行债券的一方来说,摊余成本意味着自己实际承担着多少的债务。而对于双方来说,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不一致的时候,表面上的现金流入或者流出,也就是根据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或者是应付利息,本身并不能准确说明双方实际得到的收益和付出的成本,而实际利率摊销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际利率计算的应付利息是当期债务人应该确认的财务费用,而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是投资者得到的收益。那么在债券市场上,这个投资收益是要形成债券的公允价值的,也就是债券必需要反应投资者应得的报酬率,因此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增加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另外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形成了现金流入,那么对于债券来说就是公允价值的下降,这个下降同时也反应了投资者的风险要求,现金流入等量的降低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因此实际期末的摊余成本就=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important[/align] $Qxy@vU
<:!:7
(2)2008年12月31日: >b8-v~o{
借:应收利息 1 600(40 000×8%/2) {gzVbZ#
贷:投资收益 1 233.92(4 1130.58×6%/2) kpMo7n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66.08 H% FP!03
借:银行存款 1600 Rpj{!Ia
贷:应收利息 1600 zX6Q7
Bc
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1 130.58+1 233.92-1600=40 764.50(万元) KLjvPT\
(3)2009年6月30日: V14+?L
借:应收利息 1 600(40 000×8%/2) - *qoF(/U
贷:投资收益 1 222.93(40 764.50×6%/2) whFJ]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77.07 ep{/m-h(!_
借:银行存款 1600 Z7k ku:9
贷:应收利息 1600 DeI3(o7
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0 764.50+1 222.93-1600=40 387.43(万元) t(}g;O-
(4)2009年12月31日: ~VV $wU
!A
借:应收利息 1 600(40 000×8%/2) RQ4+EW1G
贷:投资收益 1212.57(倒挤) (IIZ vCek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87.43(1486-355.42-366.08-377.07) LtV,djk
借:银行存款 1600 GtKSA#oYZB
贷:应收利息 1600 r6It)PQ
借:银行存款 40000 *DvQnj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40000 .etG>tH
[例题总结与延伸] {:=]J
4]
因为在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际利率时,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问题,即在题目中的利息是半年付,还是在整年付,是分期付息还是一次还本付息,利息收到的时间不同产生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做题时一定要审清题目的付息方式。 z&\N^tBv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对于投资者而言,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即期初摊余成本;对于债券发行方而言,期初摊余成本意味着自己实际承担着多少债务。对于双方来说,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不一致时,表面上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即根据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或应付利息,本身并不是双方实际得到的收益或承担的费用,而实际利率法摊销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Kaji&Ibd
实际利率法下根据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得出的金额即为债务人应该确认的财务费用,同样,它也是投资者应该确认的投资收益。在债券市场上,这个投资收益是要形成债券的公允价值的,也就是债券必需要反应投资者应得的报酬率,因此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增加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形成了现金流入,那么对于债券来说就是公允价值的下降,这个下降同时也反应了投资者的风险要求,现金流入等量的降低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另外如果债券发生了减值损失,说明债券的摊余成本大于其公允价值,此时要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减至公允价值的水平。综上,因此期末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 H(Y 1%@
实际利率法摊销就是上面的思路,当实际利率大于票面利率时,人们宁愿把资金存入银行或进行其他投资,而不愿购买债券,从而债券的发行受阻,发行方只能折价发行,折价的金额作为发行方将来少付利息的代价和投资方少收到的利息部分的补偿;同理,当实际利率小于票面利率时,人们争相购买该债券,债券供不应求,发行方适当提高发行价(即溢价发行)也仍然有人购买,此时溢价的金额作为发行方将来要多付出利息的补偿和投资方将来多收到的利息部分的代价。实际利率法目的就是将溢价和折价金额在持有期间逐期确认调整投资方的收益和发行方的费用。 3CPSyF
实际利率法的运用在后面章节中还会出现,主要体现在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摊销,以及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购买或者出售产品涉及到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它们在原理上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的摊销的原理是一致的,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个角度来理解: _/YM@%d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摊销可以将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其中“支付利息-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清偿的本金。 w8zr0z
而未实现融资收益和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原理是类似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这很好理解,长期应付款和长期应收款的余额理解为本利和,而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理解为利息,所以用“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或“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就是本金的期初余额,然后用本金×实际利率,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因此,从本质上说,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原理是相通的,掌握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处理,之后的贷款、应付债券、融资租赁、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购买或销售商品涉及到的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处理就迎刃而解了。 8[#EC 3
[知识点理解与总结] h+Y>\Cxg
1.持有至到期投资主要是债权性投资,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7c8`D;A-K
2.实际利率的计算由于涉及到财务管理的知识,做一般了解,比如债券的面值为1000万元,5年期按年支付利息,本金最后一次支付,票面利率10%,购买价格为900万元,交易费用为50万元,实际利率为r,则期初摊余成本=950=1000×10%×(P/A,r,5)+1000×(P/F,r,5),即: ((M>To_l
100/(1+r)+100/(1+r)^2+100/(1+r)^3+100/(1+r)^4+100/(1+r)^5 + 1000/(1+r)^5=950 V5gr-^E
采用插值法,设r=11%,代入上式,则期初摊余成本=963.04; x+v&3YF
设r=12%,代入上式,则期初摊余成本=927.9,则: t_+owiF)M
(11%-r)/(11%-12%)=(963.04-950)/(963.04-927.9) QQD7NN>
可以计算出企业的实际利率r=11%-(963.04-950)/(963.04-927.9)*(11%-12%)=11.371% 7/iN`3Bz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0 FytGg[#]
贷:银行存款 950 0n\AUgVPF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0 O^_CqT%
3.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在分期还本的方式下,摊余成本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调整折现率,不调整期初摊余成本;另一种是调整期初摊余成本,不调整实际利率。从理论上来讲,调整实际利率是更加合理的,因为未来现金流量发生了变化,相应地风险水平也发生了变化,那么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也会发生变化,所以调整折现率是比较合适的处理方式。教材中的处理方法是假定实际利率不变而调整期初摊余成本,主要考虑到调整实际利率计算比较烦琐,但这种处理思路本身是与实际不符,考试时候调整摊余成本的思路比较容易一些。 d+"F(R9
4.摊余成本的计算: +}eK8>2
(1)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投资: $"va8,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 fP 3t0cp
(2)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 Y Azj>c&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 S|?P#.=GX
5.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发生减值迹象的时候要进行减值测试,发生减值时: m= %KaRI
借:资产减值损失(账面价值-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3,J{!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V6B[eV$D
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的价值已经恢复,且客观上与确认减值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原已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hsJGly5H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V(Cxd.u
贷:资产减值损失 6XnUs1O
6.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转换: . HAFKB;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债券面值) W*/2x8$d
——公允价值变动(债券公允价值与面值的差额,或贷记) aO2zD<d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债券面值) I1JL`\;4
——利息调整(该明细科目余额,或借记) s+ ^1\
——应计利息(或借记) :d~mlyFI6P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债券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或借记) 9t8ccr
债券公允价值与面值的差额应该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明细科目存在争议,准则也没有明确,以上处理是徐老师的观点。 8"rK
注:上述贷方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应当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4\CWM
借:资本公积——其资本公积 i8%Z(@_`
贷:投资收益 N|8^S
[易错点] g[;&_gL
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摊销,需要区分是一次还本付息,还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两种付息方式。两种计算方法的原理是一致的,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如果是一次还本付息,现金流入为零,所以期末摊余成本的计算不考虑现金流入即可。 Oq(FV[N7t
UJjtDV3@_g
一、负债类科目摊余成本的确定 z? GtC{L9
1.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和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业务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确认融资费用-现金流出(本期实际支付的租金);本期确认融资费用=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uE>m3Y(aP
2.发行债券业务摊余成本计算公式如下: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利息费用-现金流出(本期实际支付的利息);本期利息费用=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Q |hBGH9:B
二、资产类科目摊余成本的确定 ,^jQBD4={
持有至到期投资业务摊余成本计算公式如下: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投资收益-现金流入(本期实际收到的利息);本期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ry+|gCZ
w
^:@g~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现金流入-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s@{=
*2/6fhI[p
三 贷款和应收款项 bNHsjx@
[经典例题1] }4Q3S1|U
2008年1月1日,商业银行向A企业发放一笔8000万元,A企业实际收到款项7514万元,贷款合同年利率为10%,期限4年,利息按年收取,A企业到期一次偿还本金。该商业银行将其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假定初始确认该贷款时确定的实际利率为12%。 @6-3D/=
2009年12月31日,有客观证据表明A企业发生严重财务困难,商业银行据此认定对A企业的贷款发生了减值,并预期2010年12月31日将收到利息300万元,2011年12月31日将收到本金5000万元。 6U,:J'5gP
2010年12月31日,商业银行预期原来的现金流量估计不会改变,但当年实际收到的利息为200万元。 aM:tg1g
2011年12月31日,商业银行经与A企业协商,最终收回贷款600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Ga`
8oY+~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X?] Mzcu
[例题1答案] u,~+ho@
(1)2008年1月1日发放贷款:(银行的角度) g_eR&kuh
借:贷款——本金 8000 (贷出给企业,到期收回) JB!*{{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 7514 (银行本身资金减少) %D7 '7E8.
贷款——利息调整 486 2#8PM-3"
摊余成本=8000-486=7514(万元) g@]1H41
(2)2008年12月31日确认并收到贷款利息: \*pS4vy5x
借:应收利息 800(8000×10%) QaXdO=3
贷款——利息调整 101.68 3%u: c]-wF
贷:利息收入 901.68(7514×12%) 收益 |BO5
<`&I
借:存放同业等 800 }S%}%1pG7
贷:应收利息 800
U^-RyE!}
摊余成本=7514+901.68-800=7615.68(万元) )=5
*iWe
(3)2009年12月31日,确认贷款利息: `:2np{
借:应收利息 800(8000×10%) 1yeD-M"w
贷款——利息调整 113.88 J3'0^JP*
贷:利息收入 913.88(7615.68×12%) S<5.}c R
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前,贷款的摊余成本=7615.68+913.88=8529.56(万元),2009年12月31日,商业银行预计从A企业贷款将收到的现金流量现值计算如下: ^5+7D1>W%
300/(1+12%)+5000/(1+12%)^2=4253.83(万元) QwuSo{G
应确认贷款减值损失=8529.56-4253.83=4275.73(万元) 9QkssI
借:资产减值损失 4275.73 z;>O5
a>z
贷:贷款损失准备 4275.73 #XNUR
j
借:贷款——已减值 8529.56 k1LbWR1%wB
——利息调整 270.44(486-101.68-113.88) 6K >(n
贷:贷款——本金 8000 \\ZhM
应收利息 800
}}wSns
确认减值损失后,贷款的摊余成本=8529.56-4275.73=4253.83(万元) Z7Nhb{
(4)2010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并收到利息:
)
urUaE
借:贷款损失准备 510.46 nVGOhYn
贷:利息收入 510.46(4253.83×12%) =wa5\p/
借:存放同业等 200 syb$%
贷:贷款——已减值 200 , _ xJ9_
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前,贷款的摊余成本=4253.83+510.46-200=4564.29(万元),2010年12月31日,商业银行预期原来的现金流量估计不会改变,因此从A企业将收到的现金流量现值计算如下:5000/(1+12%)=4464.29(万元) 5yp
应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4564.29-4464.29=100(万元) GB}X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 2O2d*Ld>
贷:贷款损失准备 100 ePxf.U
确认减值损失后,贷款的摊余成本=4564.29-100=4464.29(万元) HBw0N?
(5)2011年12月31日,结算贷款: %
F<3_#Y
借:贷款损失准备 535.71(4464.29×12%) "eI">`!g
贷:利息收入 535.71 t2q
WB[r
借:存放同业等 6000 MF$NcU
贷款损失准备 3329.56(4275.73-510.46+100-535.71) 6X$\:>
贷:贷款——已减值 8329.56(8529.56-200) iT1HbAT]
资产减值损失 1000 {Hw$`wL
贷款的概念需要再理解! [VouG{
[经典例题2] uW,rmd
远大公司于2008年1月1日成立,并开始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比率为2%。2008年末应收款项的余额为800万元;2009年2月确认坏账损失20万元,2009年11月收回已作为坏账损失处理的应收款项15万元,2009年末应收款项的余额为1200万元,则远大公司2009年末提取坏账准备的金额是( )万元。
C+gu'hD
A.13 B.28 C.8 D. 3 NE Z ]%
[例题2答案]A ]O~/k~f
[答案解析]2009年末“坏账准备”科目的应有余额=1200×2%=24(万元),2009年末计提坏账准备的金额=24-(800×2%-20+15)=13(万元)。 be.Kx< I
[例题总结与延伸] =I+5sCF{g
一、例题1 [U{RDX
1.由于“贷款”科目主要用于金融企业,不是很常见,所以对于大部分学员来说比较陌生,建议学员参考新准则的《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贷款”科目账务处理说明。 1EHNg<J(
2.贷款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的处理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类似,但在计提减值准备时,要注意同时将贷款的本金、利息调整的科目余额以及应收未收的利息转到“贷款——已减值”科目中,这是比较特殊的处理,这样做目的是便于金融机构对于减值的贷款进行专项的管理和追踪。 uJ,I6P~9
3.减值以后,按照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为基础确认的利息收入要冲减“贷款损失准备”,对于按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金额应进行表外登记。 B_%O6
4.在贷款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发生变化时,不调整实际利率,而是调整摊余成本,教材在这一点上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理相同。 ur
k@v
二、例题2 9(BB>o54r
1.应收款项的处理教材上基本没有过多涉及,是比较基础的内容,但是新准则将应收款项作为金融资产,暗示着应收款项作为金融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或者是摊余成本计量的时代已经不远,也体现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mPi{:
2.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和核算思路 QSOJHRl=C
(1)“坏账准备”科目是资产的备抵科目,它增加与减少的方向均与应收账款科目相反,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坏账准备,坏账准备计提的越大,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就会越小; 2f9%HX(5
(2)坏账准备在计提时,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确定金额,第二步是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 RY
*s }f
第一步:确定金额。
o5NrDDH
首先需要了解两个概念:本期期末坏账准备应有余额和本期坏账准备发生额。前者是经过计算坏账准备账户期末应达到的余额,而后者是本期计提坏账准备时会计分录中的金额。 5}_,rF?cX
两者的关系是:本期坏账准备期初余额+本期收回已核销的坏账-本期发生的坏账+本期计提额=本期期末坏账准备应有余额 dr4 m}v.
其次:掌握以下公式(即上述公式的变形): >W
j8[9zf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有坏账准备余额-期末计提前“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或+“坏账准备”科目的借方余额) KYFkO~N
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有坏账准备余额=当期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通过减值测试确定的坏账准备计提比率 T9gQq
7(l
“坏账准备”科目的贷(借)方余额:计提坏账准备前,“坏账准备”科目的实际余额。 oF0*X$_X
第二步:会计核算。 9K{0x7~
计提坏账准备的分录: hhOrO<(
借:资产减值损失 7JP.c@s
贷:坏账准备 j<i:rk|
或相反分录: `
ln=D$
借:坏账准备 {>#4{D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GfTL
[知识点理解与总结] ivi&;
1.贷款的计量: >@^j9{\
(1)初始计量: =/HT
e&
借:贷款——本金(贷款合同规定的本金金额) p2Fi(BW*q
——利息调整(差额,或贷记) fOO[`"'Pq
贷:吸收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实际支付的金额) T<ekDhlr
(2)后续计量: +'?axv
6e
1)确认贷款利息收入: N~M-|^L
借:应收利息(合同本金×合同利率) $qhVow5~
贷: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qd?k#Gw&
贷款——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e![^I]`
【注】合同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 j'FBt8P'
2)收到贷款利息: ?I#zcD)w
借:吸收存款/存放中央款项/存放同业 `
_]tN
贷:应收利息 n15lX,FI
3)资产负债表日,确认贷款减值损失: wB0ONH[
借:资产减值损失 1He'\/#
贷:贷款损失准备 ZD]5"oHY
同时: 1)=sbFtS
借:贷款——已减值 `]g}M,
贷:贷款——本金 Hk;) l3oB
——利息调整(或借记) 7~ok*yG w
应收利息(若存在应收未收利息时) 8I=migaxP
4)按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为基础确认利息收入: WqRg/
借:贷款损失准备 Nv_"?er+y
贷: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uEkUK|
【注】此时应将“合同本金×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进行表外登记,不需要确认。 _}wy|T&7k&
借:存放同业等(减值后收到的本金或利息)
uCpk1d
贷:贷款——已减值 Z(-@8=0
借:资产减值损失(摊余成本-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z`m`9Aq
贷:贷款损失准备 FA;uu\
【注】后续计提减值时不需要再将本金与利息调整转入“贷款——已减值”,因为在第一期减值时已经做过处理了。 1PJ8O|Zt8
5)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呆账予以转销: KcX] g*wy
借:贷款损失准备 nA^UF_rD-
贷:贷款——已减值 ySwvjP7f
同时,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转销表外登记的应收未收利息,减少表外“应收未收利息”科目金额。 AW:WDNQh8n
[hr] Y$?<y
n,N
KJ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