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TDxh'?$C
m7EcnQf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HSs^dP`
wNFz*|n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包括取得投资时、持有期间和处置时三个步骤: xx{!3 F
J^R=dT!
1.取得时 nOx4<Wk&
4P^6oh0"
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关键是确定投资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账务处理是:按该投资的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即: F
q9w~A-Oh`1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即面值) ^7zu<lX
1f",}qe;
贷:银行存款 !Z
VU,b>
;%tF58&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折价购入时) T91moRv
3(C\.oRc
2.持有期间 W>-Et7&2
-*5Rnx|Y{
持有期间主要有二件事:期末计提利息和期末计提减值准备。 "&Po,AWa
9zYVC[o
(1) 资产负债表日,应当计算应收利息和利息收入 Y0?5w0{
D}8EER b
企业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后续计量。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a.扣除已偿还的本金;b.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c.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持有制到期投资在资产负债表日应计算两个利息: Eu"_MgD
|5Xq0nvCe
①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票面利率×期限 __mF?m
jZ NOt
②利息收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期限 W9NX=gE4
L(&&26Y
具体账务处理是: )K &(
%v20~xW:o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G?N E
g}@OUG"D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z5ij(RE]
Eke5Nb
(2)期末计提减值(见本章后部分) n:MdYA5,m
boDt`2=
借:资产减值损失 .\>v0Du
mI 74x3 [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B)d(TP,>
/SYw;<=
3.处置时 #g6.Glz3
f^W;
A"+
(1)出售或收回持有至到期投资,主要是应确定转让损益。具体账务处理是: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P.gb1$7<
~"A+G4jl
【例3】溢价购入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lg^Z*&(
!47n[Zs
甲公司2007年1月2日购入某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发行的三年期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票面金额为100万元,票面利率为10%,甲公司实际支付106万元。该债券每年付息一次,最后一年还本金并付最后一次利息,假设甲公司按年计算利息。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03C0L&
t.mVO]dsj
(1)2007年1月初购入时 / m=HG^!
A~-b!Grf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 (即面值) 21"1NJzP
<)1qt
9
——利息调整6 (即溢价) dAuJXGo
s{1sE)_
贷:银行存款 106 1I:+MBGin
;^Dpl'v%\
(2)2007年12月31日计算应收利息和确认利息收入 wmTb97o
ob8qe,_'
①应收利息=票面金额100万元×票面利率10%×期限=10万元 !KUi\yQ1
0Vx.nUQ
②利息收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期限 ^
0Mt*e{q
`nu''B
H
a.先计算该债券的实际利率 r=7.6889%。计算过程如下: s0vDHkf8
E>K!Vrh-L
本+息的现值=10÷(1+r) + 10÷(1+r)2+110÷(1+r)3=106 9H]{g*kL
(!:,+
*YY
当r=8%时: WPQ fhr#|
q@{B
t{$x
10÷(1+8%) + 10÷(1+8%)2+110÷(1+8%)3=9.2593+8.5734 +87.3215=105.1542 Hj}K{20
v/ _
当r=7%时: wRVUu)
'dn]rV0(C
10÷(1+7%) + 10÷(1+7%)2+110÷(1+7%)3=9.3458+8.7344+89.7928=107.873 Hl,W=2N
m;,N)<~
? ueUuJxq)
w(L4A0K[
? x7Yu I
-qGa]a
;=MU';o
y+NN< EY@
yU*8|FQbP
?{ryGhb ~
8% 5?x>9Ca
g%=z_
a^I\ /&aw'
" )1V]}+m
105.1542 K|[*t~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