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注册会计师名师指导:现金流量表项目的计算方法 `$MO;Fv,G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jN!VrRA
本项目反映企业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含销售收入和增值税额),包括(1)本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以及(2)前期销售本期收到的现金和(3)本期预收的账款。企业销售材料和代购代销业务收到的现金,也在本项目反映。 L;=3n[^x
(1)本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K!8l!FFl
本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在收取现金销售的方式下,应该等于主营业务收入(加增值税)。至于在非收现的销售方式下 ,会出现确认了销售收入却没有收到现金的情况,后面将通过对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调整,剔除未收现的收入。 tB`IBuy9!"
增值税销项税额,可以根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销项税额”栏本期发生额分析填列。 Z>[n~{-,p
销售材料收到的现金,分析方法类似。 Y,?kS
dS
QJSi|&Rx&?
(2)前期销售本期收到的现金 Sqx'nXgO
“前期销售本期收到的现金”,表现为“本期收到前期的应收账款”和“本期收到前期的应收票据”。 deEc;IAo
①“本期收到前期的应收账款” dKY#Tl]
“本期收到前期的应收账款”,根据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项目计算。 7NkMr8[}F
本期收到前期的应收账款,表现为应收账款的减少,在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项目中,体现为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应当按其差额调增本现金项目。 (
6ucA
如果“应收账款”项目期末数大于期初数,表示本期应收账款增加,即发生了没有收到现金的收入,应该将其扣除。因此,应当调减本现金项目。 LK<ZF=z]Z
②“本期收到前期的应收票据”,根据资产负债表的“应收票据”项目计算。 /!sGO:
“应收票据”项目增减与本现金项目的关系,与“应收账款”项目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q|
UO]V
值得注意的是,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项目的金额,是扣除了坏账准备后的净额,在计算本现金项目时,应先加回“坏账准备”科目余额。 R5xV_;wD
举例:甲公司09年初应收账款100万元,计提了坏账准备10万元。09年收回账款60万元,剩余应收账款40万元,年末计提的坏账准备是5万元。则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项目期初数为90(100-10)万,期末数是35(40-5)万,应收账款项目减少金额55(90-35)万,不等于实际收回的账款60万元。因此,应这样计算: 0J6
* U[
(项目期末数35+坏账准备期末余额5)-(项目期初数90+坏账准备期初余额10)=40-100=-60,或:(项目期末数35-项目期初数90)+(坏账准备期末余额5-坏账准备期初余额10)=(-55)+(-5)=-60 }
:S}jo7
如果已知的是应收账款的科目余额,则无需调整:科目期末余额40-科目期初余额100=-60 t$b5,"G1
(3)本期预收的账款 p)?6~\F:
“本期预收的账款”,根据资产负债表的“预收款项”项目计算。 +R_s(2vz
本期收到预收账款,表现为预收账款增加,在资产负债表的“预收款项”项目中,体现为期末数大于期初数,应当按其差额调增本现金项目。 4KR$s Kq$q
如果“预收款项”项目期末数小于期初数,表示本期预收账款减少,即发生了没有收到现金的收入,应该将其扣除。因此,应当调减本现金项目。 Z&n#*rQ7[
基本调整(5个项目) MkWbPm)
计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时,应查找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款项等4个报表项目,以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共需考虑5个项目。 J&bMox
☆应收账款等3个项目的计算: o(C;;C(*{
由于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款项等资产负债表项目,其期末数既可能大于期初数,也可能小于期初数,即使增减方向相同,现金流量是要调增还是要调减也未必相同。比如,应收账款期末数大于期初数,应调减本现金项目;预收款项期末数大于期初数,却应调增本现金项目。这就使得判断调整方向时容易出错,这里介绍一种方法,可以不需要分析判断,通过编制调整分录,确定是加还是减。 T%A"E,#
某报表项目的期末期初差额计算公式为: K1w:JA6(
差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UiJWO
若差额为正数,表明该报表项目金额增加了,根据会计科目的性质,资产类科目增加记借方,负债类科目增加记贷方;若差额为负数,表明该报表项目金额减少了,根据会计科目的性质,资产类科目减少记贷方,负债类科目减少记借方。 !DD4Bqez
因此,可以通过编制调整分录来计算本现金项目:一是有利于正确判断应调增还是调减本现金项目,二是可以降低发生遗漏的概率。 %pLqX61t=
☆基本调整分录样例 ,hZ?]P&
编制调整分录时,本现金项目取代现金科目在分录中的位置;其他报表项目,按经济业务发生时的记账方向编制调整分录。 j
Y(|z*|
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D{]'j
应收账款(正差) -"I9`
应收票据(正差) fOdX2{7m
贷:营业收入 ikO9p|J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wVuM.n(Z
预收款项(正差) gX|\O']6
注: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预收款项若是负差则记在反方向。 )x35
.EC~o
xEv?2n@A
(4)二次调整(4个项目) C=bQ2t=Z
基本调整是建立在一些假设的基础上,放宽这些假设,需要对4个项目进行二次调整: O)"Z% B
①应收账款;②应收票据;③预收账款;④营业收入。 2cwJ);Eg2
☆二次调整的方法 mC3:P5/c
在完成前述5个项目基本调整的基础上,如果存在二次调整事项,则需要再次进行调整。 k"6v& O
所谓二次调整事项,是指与前述基本调整假设相反的事项。比如,基本调整时,应收账款减少,按收到的现金增加计算;而二次调整时,核销坏账导致的应收账款减少,收到的现金并没有增加,因此,要对基本调整时已经确认的增加额进行扣减,即对基本调整进行反向调整。 }*b\=AS=
二次调整的方法是:对基本调整进行反向调整。即,基本调整中计增加的,二次调整时将其减去;基本调整中计减少的,二次调整时将其加上;基本调整中少计的,二次调整时则增计;基本调整中多计的,二次调整时则减计。 8Un
0<+b
掌握二次调整的原理,不用去记要二次调整的具体情形。 6!8uZ>u%Vg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基本调整5+二次调整4 ?X Rl\V
教材“四、现金流量表编制示例”即【例12-3】。这个例题的已知条件有:一张资产负债表,即表12-3;一张利润表,即表12-5;以及相关明细资料,即利润表的明细资料和资产负债表的明细资料,分别称之为“资料1”和“资料2”。 >U(E
\`9D
下面看到教材表12-6即现金流量表,第一个项目“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计算。 wh!8\9{g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基本5+二次4 N36B*9m&p
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X qTN30(x2
应收账款 ③表3和资料1(3)300000[(598200-299100)+(1800-900)] s<oT,SPt
贷:营业收入 ①表5 = 1250000 `6BQ6)7
销项税额 ⑤资料2(3) =212500 .HRd6O;
预收款项 ④表3 =0 Ec^2tx"=
应收票据 ②表3 66000-246000=180000 9i
D&y)$"
注:“①”表示步骤。 /B|"<`-H
基本调整X=1250000+212500+180000-300000=1342500 Tm
K8z
二次调整 ],vid1E
查找“明细资料”中关于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和营业收入的信息。 ,c
0]r;u!
资料1(2)票据贴现息30000元。 ;,7m
贴现息30000元意味着应收票据账面价值减少30000元,但没有收到现金。二次调整的方法是与基本调整相反,基本调整时应收票据减少便增加现金,二次调整应该减少现金。 Lhrlz,1
本现金项目=基本调整X1342500-30000=1312500 ,1]VY/
另外,根据表12-4中“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 250 000元可知,利润表项目中的“营业收入1 250 000”全部为主营业务收入,不包含其他业务收入。因此,无需进行二次调整。 *_]fe&s=%
注:教材计算方法不可取。所有项目的公式都没用。 f0YBy<a
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y'n<oSB}
这个项目是现金流量表项目中难度最大的一个,已经考过很多次了。看到教材例题解答中给出计算公式: J(A+mYr{: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rV2>;FG
=主营业务成本 c`N_MP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gZ-:
4G|J
-(存货年初余额-存货期末余额) {bG. X?b
+(应付账款年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 L">m2/ HG
+(应付票据年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 :Zo^Uc:*w
+(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年初余额) }:[MSUm5
-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职工薪酬 rv<qze;?|
-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固定资产修理费 T5}5uk9
看完这个公式,咱们发现,从记忆的角度来说,这个公式很难记得住,看到存货、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付账款这四个项目,括号前面有的是加号,有的是减号;括号里面,有的是期初减期末,而有的是期末减期初,这就使咱们很难做到不混淆。 RRzLQ7J
q^7=/d8
WI.+9$1:P
从理解的角度来说,这个公式更是难以理解。比如说,咱们要计算的,是购买商品花了多少钱,这怎么和主营业务成本有关呢?为什么要扣除列入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修理费呢?列入制造费用的水电费、车间办公费等其他费用,要不要扣除呢? #WGy
Qu
要解答这些问题,必须搞清楚这个项目的计算原理。 +UX}
"m~W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反映企业购买材料、商品、接受劳务实际支付的现金,包括(1)本期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及(2)本期支付前期购买商品的未付款项和(3)本期预付款项等三个部分。 i[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