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答案:
+\ O[)\ bhb*,iWA A,)G$yT\ bb^$]lT' 'o*:~n {k}EWV w>W`8P_b@ }_{QsPx9 第 34 题 某企业有关固定资产业务资料如下:
VF<C#I a|v}L, (1)2002年9月19日对一生产线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前该生产线的原价为1350万元。已提折旧30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75万元。
_7M! b9oA (2)在改扩建过程中领用工程物资450万元,领用生产用原材料75万元,原材料的原进项税额为12.75万元。发生改扩建人员薪酬62.5万元。
hIr
$^% (3)该生产线于2002年12月1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该企业对改扩建后的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75万元。
Y/1,%8n (4)200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035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025万元。
V^U1o[` (5)2006年12月31日对生产线的一部电机进行更换,旧电机未单独确认为固定资产,但已知旧电机原价为50万元。
23;e/Qr (6)2007年1月1日购入新电机的含税价款为80万元,安装费用为0.6万元,全部价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vJK
(7)2007年3月10日新电机更换完毕,并交付使用。该企业对后新电机的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6年,预计净残值为49万元。
#1C~i}J1 ,t]qe 要求:
j_r7oARL (1)编制上述与固定资产改扩建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计算改扩建后固定资产的人账价值。
v 8`)h<:W? (2)计算改扩建后的生产线2003年和2004年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U,K]y[Bj (3)计算200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应计提减值准备,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s$Am (4)计算该生产线2005年和2006年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e'(ju%R (5)编制2006年12月31日转销旧电机的会计分录。
P;dp>jL
(6)编制2007年1月1日购入新电机、安装的会计分录。
Q&9%XF
uM (7)编制2007年1月30日新电机更换完毕的会计分录。
8zRb)B+ (8)计算2007年更换新电机生产线的折旧额。(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Z CY4_
= 标准答案:
D-8>?`n\ (1)编制上述与固定资产改扩建有关业务会计分录。
Gkr^uXNg# 借:在建工程 975 累计折113 3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75 贷:固定资产 1350 借:在建工程450 贷:工程物资 450
L#`9# Q 借:在建工程 87.75 贷:原材料 7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2.75
BU="BB/[ 借:在建工程 62. 5 贷:应付职工薪酬 62.5
N+vU@)_lC 改扩建后"在建工程"账户的金额=975+450+87.75+62.5=1575万元 借:固定资产 1575 贷:在建工程 1575
Uq,M\V\ (2)计算改扩建后的生产线2003年和2004年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每年计提折IEI=(1575-75)÷10=150(万元)
P~+?:buqc (3)计算2004年12月31 H该生产线应计提减值准备,编制相关会计分录。2004年12月31 N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575-150~2=1275(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035元,应计提减值准备=1275-1035=240(万元)。
H<SL=mb; 借:资产减值损失 24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40
i~IQlyGr. (4)计算该生产线2005年和2006年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每年计提折IN=(1035-75)÷8=120万元
lK?
Z38 (5)编制2006年12月31 H该生产线转入在建工程的会计分录。2006年12月31 Et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额=150 × 2+120 × 2=540(万元)2006年12月31 H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575-540-240=795(万元)
/Jc?;@{ 借:在建工程 795 累计折扣 54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40 贷:固定资产 1575
J\%<.S> (6)编制2006年12月31 N转销旧电机的会计分录。
!7g
E 转销旧电机的账面价值=50-540 ×47.25/1575-240 ×50/1575=26.6(万元)
UEq;}4Bo 借:营业外支出 26.6 贷:在建工程 26.6
ItTIU (7)编制2007年1月1日购入新电机、安装的会计分录。
sX&M+'h 借:在建工程 80 贷:银行存款 80 借:在建工程 O.6 贷:银行存款 O.6
#&1Y!kbdd (8)编制2007年1月30 N新电机更换完毕的会计分录。
!_`T8pJ` 借:固定资产849 贷:在建工程849
,qRSB>5c (9)计算2007年更换新电机生产线的折旧额。 折旧额=(849-49)÷16×9/12=37.5(万元)
{tE/Jv $ Z w5\{Z0 第 35 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07年至2008年发生的相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LC/w".oq? (1)2007年7月30日,甲公司就应收A公司账款6 000万元与A公司签订债务重组合同。合同规定:A公司以其拥有的一栋在建写字楼及一项长期股权投资偿付该项债务;A公司在建写字楼和长期股权投资所有权转移至甲公司后,双方债权债务结清。
sK:,c5^ 2007年8月10日,A公司将在建写字楼和长期股权投资所有权转移至甲公司。同日,甲公司该重组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为800万元;A公司该在建写字楼的账面余额为1 8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为2 200万元;A公司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为2 600万元,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为200万元,公允价值为2 300万元。
T2wn!N?r 甲公司将取得的股权投资作为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CS
jn (2)甲公司取得在建写字楼后,委托某建造承包商继续建造。至2008年1月1日累计新发生工程支出800万元。2008年1月1日,该写字楼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办理完毕资产结转手续。 对于该写字楼,甲公司与B公司于2007年11月11日签订租赁合同,将该写字楼整体出租给B公司。合同规定:租赁期自2008年1月1日开始,租期为5年;年租金为240万元,每年年底支付。甲公司预计该写字楼的使用年限为3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4M
8AYh2) 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租金240万元。同日,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3 200万元。
|<.b:e\4 (3)2008年12月20日,甲公司与C公司签订长期股权投资转让合同。根据转让合同,甲公司将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转让给C公司,并向C公司支付补价200万元,取得C公司一项土地使用权。
1q!JpC^ 12月3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向C公司支付200万元补价;双方办理完毕相关资产的产权转让手续。同日,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 300万元,公允价值为2 000万元;C公司土地使用权的公允价值为2 200万元。甲公司将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wYf=(w\c (4)其他资料如下:
Gc9^Z= ①假定甲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7[-jr;v ②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影响。
V=|^r? #^Dc:1, 要求:
x~GV#c (1)计算甲公司与A公司债务重组过程中应确认的损益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2<2&=h? (2)计算A公司与甲公司债务重组过程中应确认的损益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T
^a {#B (3)计算甲公司写字楼在2008年应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cLlfncI (4)编制甲公司2008年收取写字楼租金的相关会计分录。
ucj )t7O (5)计算甲公司转让长期股权投资所产生的投资收益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4[3T%jA (nrrzOax 标准答案:
]tZ5XS (1)甲公司债务重组应当确认的损益=6000-800-2200-2300=700(万元)
R7KQ-+Zb 借:在建工程 2200
2H<? 长期股权投资 2300
04;y%~,}U/ 坏账准备 800
$EJ*x$ 营业外支出 700
yj$S?B Ee 贷:应收账款 6000
?E2k]y6< (2)A公司债务重组收益=6000-1800-(2600-200-100)=1900(万元)
4Uf+t?U9 借:应付账款 6000
i&,U);T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200
Ut-6!kAm 投资收益 100
Jb-wvNJu 贷:在建工程 1800
0iXqAa 长期股权投资 2600
MatC2-aV1 营业外收入-资产处置利得 400
W7A'5 -债务重组利得 1500
(r[<g*+3 (3)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200-(2200+800)=200(万元)
[Pp#l* 借:投资性房地产 3000
_3p:q. 贷:在建工程 3000
savz>E&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200
H>XbqIkL@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
nu0bJ:0aLd (4)借:银行存款 240
6sy%KO*A 贷:其他业务收入 240
Xs?7Whc6 (5)转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损益=2200-200-2300=-300(万元)
`^J~^Z7Y- 借:无形资产 2200
A?}OOjA 投资收益 300
CES FkAj~ 贷:长期股权投资 2300
<(p1
j0_Q 银行存款 200
)+t5G>yKK \Di~DN1 转上海财经大学高顿职业培训网:
www.goldeneducatio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