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物价上涨的压力或将暂告缓解 O)INM
考察未来物价的走势,笔者认为,随着2010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的逐步收紧,以及今年以来经济增速的逐步放缓,总需求方面将逐步有利于物价水平的控制,但其效果最终显现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 F6Qnz8|
文/徐奇渊 [_HOD^
在过去的一年当中,CPI同比涨幅发生了4次跳跃:2010年9月的3.6%,以及随后12月的4.6%;2011年3月的5.4%,以及随后6月的6.4%。在一个不太成熟的经济体当中,经济单位的预期当中,静态的成分居多—— 也就是说,现在是什么样,以后还怎么样。 GriFb]ml"
理性预期对经济波动有平滑的效果,而静态预期则对经济波动有加剧的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和其他发展中经济体,似乎注定要经历起起伏伏的波动。因此,对未来物价走势的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对其形成共识,至为重要。 Nc*z?
0wP
笔者关心的问题是:其一,影响物价水平的各种因素是什么?其二,对短期,以及中长期的物价水平做出初步的判断。 ?&bB?mg\
猪肉价格年内将转向稳定
vP^V3
虽然经历了今年一月的权重调整,但食品仍是CPI篮子的最重要内容,而猪肉更是重中之重。 Nuaq{cl
CPI就曾被称为China Pig Index(中国的猪肉价格指数)。从2010年下半年以来猪肉价格明显回升,根据商务部生猪预测预警系统显示:今年5月猪肉价格首度突破红色预警线,同时粮价比已位于7.0左右的水平。不过,这仍然显著低于2008年初10.0的高位,考虑到成本推动,以及2007年到2008年间猪肉价格曾连续8个月高于红色预警线(本轮周期中,目前尚只有连续3个月高于红色预警线),这些似乎都意味着猪肉还有上升的空间。 f`-UC_(;
但实际上这次确实与2008年的情况不同:一是当前并未遭遇蓝耳病等类似的强瘟疫冲击;二是由于补贴政策,当前能繁母猪存栏绝对数量以及比例均高于正常水平,这意味着猪肉的生产能力实际上是过剩的。 +THK
Jn!>
值得一提的是,本轮猪肉价格上涨的时间,正处于猪肉消费的淡季,正常的需求因素不至于推动猪肉价格如此持续上涨。因此,本轮猪肉价格上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成本推动价格上涨,其二是由于生产周期制约、市场预期推动导致短期内供小于求的矛盾形成价格上涨。但是在一定的时滞之后,随着潜在产能释放为现实产量,则猪肉粮价比将表现为稳中有降。所以,除非养猪成本飙升,否则猪肉价格本身并不具备持续疯涨的条件。 9:7&`JlC#
欧美日等经济体需求低迷 S5e
"}.]|
从全球趋势看,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需求低迷。全球主要经济体复苏冷热不均,但美、英、德、法、日,以及金砖四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复苏乏力。2010年3季度以来:除中、德、法、俄的经济增速得到基本维持之外,其余五国的GDP季度增长率均出现了明显下降,这显示复苏前景并不乐观。 m{by%
同时,欧美宏观经济政策开始走向正常化:2011年4月7日,欧洲央行开始启动了加息政策,再次表明了欧洲央行控制通货膨胀的决心。但欧元区各国的主权债务危机进程出现了反复,其不确定性给市场预期蒙上了阴影。 Q1P=A:*]9
美国方面看,我们看到美国正在经历着类似日本上个世纪90年代的资产负债表衰退。这意味着,虽然伯南克娴熟驾驶的直升机源源不断地撒钱,但看客表现似乎显得冷淡。而迫于压力的美国政府,也将对财政赤字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其在2010年12月推出的一揽子刺激计划大多将于今年底到期。 Mh=j^ [4Q
经历了大地震之后的日本经济,也难以像此前预期的那样出现强劲的反弹:其一,在过去的数十年中,日本的财政、货币政策早已无所不用其极,目前日本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中约有一半用于国债本息的偿还,因此日本难以通过扩张性政策支撑灾后重建,甚至要依靠削减其他方面的开支来支援重建。其二,由于地震及次生灾害导致的电力供应限制、供应链恢复缓慢、核辐射对农业、渔业、旅游业等的持续影响,也将使得日本经济复苏至少在中短期内表现乏力。 RP%FMb}nt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弱势震荡 SA{5A 1
从2010年7月开始,石油价格从70美元/桶开始节节攀升,到今年4月,价格一度突破120美元/桶。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普遍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北非、中东国家出现政治动荡,尤其是作为产油国的利比亚前途面临重大不确定性,上述因素支撑了半年多来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 x<=R?4@rq
后面两点理由,成为流动性洪水罔顾全球复苏趋缓的基本事实,而疯狂涌向大宗商品的极好借口。一旦情况有所改变,则短期内大宗商品价格就容易从自负转向自卑。在5月3日,拉登身亡的消息引发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 c Qq78Lo
在短暂的反弹之后继之而来的仍然是下挫,5月11日,黄金、白银、原油等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再次出现显著下调,其中原油和白银的期货价格跌幅均超出了5%。此后一直到现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现震荡走势,尚未出现显著的趋势性。 MLN+ BuS
预计下半年的大宗商品价格,将以弱势振荡的形势来回归理性。因此,来自国际方面的供给、需求冲击将趋于缓解,在未来中短期内,中国通胀形势面临的压力将更多地来自国内方面。 !f G}<6&i
国内需求过热势头开始放缓但仍存结构问题 Y``]66\Fp
从2010年10月前后开始,货币政策不断释放出紧缩信号,其也将通过一定的时间滞后对物价走势产生影响。过去的一年看,出口订单、新订单、积压订单,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与供给相关的指标: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进口,虽然也呈现下降之势,但其幅度要小于上述需求指标。可见,宏观经济政策的收紧,已经对需求面产生作用,并且其压力已逐步传递到供给环节。 g1&q6wCg|
但是今年初以来各地的用电紧张,似乎传递了更多经济过热的信号,这种矛盾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中的一些问题。一般认为煤电价格形成机制的问题,是导致电荒的原因。但实际上这种机制由来已久,如果观察短期中的变化可能观测到经济结构一些变化。 < mp_[-c
以某经济大省为例,在其工业用电比重最大的十个行业中,今年1至3月用电量增长率最高的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增幅为73.17%,其次是非金属矿制品业,同比增幅为23.82%。上述行业均属高耗能、资源性行业,其快速发展凸显了中国能源供求关系紧张的矛盾。而且这种情况并不只局限于一地;因此,当前某些经济过热的信号,实际上显示出中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n4 o}}tI
通胀:成本推动?还是需求拉动? Q:j)F|uhc
通胀到底是成本推动?还是需求拉动?——实际情况往往并不是非黑即白。 '1b4nj|<m
解释通胀的原因有多个角度,但无外乎供给、需求两个方面。需求方面主要是指货币数量增加带来的总需求冲击。供给方面提得较多的,一是通过国际大宗商品由外部输入的成本压力;二则是国内劳动力价格上升带来的成本压力。但是,仅从短期来看,劳动力供给是基本稳定的,因此,我们关心两个方面的通胀成因:国内的总需求因素,以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 Ly]J-BTe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从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来看,2010年中国经济已占到全世界的9.5%。如果从全球经济增量的贡献来看,则中国在其中的占比超过20%。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来看,中国因素则更为举足轻重。除了被动受到外部影响,中国经济本身也是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从国际视角来看中国的物价趋势,审视中国自身的发展特点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u6iX&%e
这里需要强调的逻辑是:国内总需求固然拉动了物价上涨,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也固然推动了物价上涨,但国内总需求的外溢效应,又何尝没有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 N]&:xd5
考察未来物价的走势,笔者认为,随着2010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的逐步收紧,以及今年以来经济增速的逐步放缓,总需求方面将逐步有利于物价水平的控制,但其效果最终显现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 @k\npFKQm
另外,大宗商品价格涨势在5月已经暂告一段落,并较有可能呈现出弱势震荡的局面,但其对物价涨幅的滞后影响仍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综合各方面的考虑,2011年全年物价水平将在5%左右;但从今年末开始,来自物价上涨的压力或将暂告缓解。 {=9"WN
新华社 4MP8t@z
y0,>_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