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教材当中涉及的公式内容很多,如果只是死背公式或是死记公式,那么记一记就混淆了,对于这些公式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是真正理解了公式的含义,你再看见公式你会觉得公式很容易,如果不理解公式的含义,就去看公式会觉得很难。建议大家在学习中一定要先看例题再来看这种定性的内容。以下是针对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存货的计价方法及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列举的巧记法,供广大考生朋友参考: L!ms{0rJ
★存货的计价方法 QT1oU P#*
发出商品有四种计价方法,包括: { M[iYFg=
1、先进先出 ?&U~X)Q
它是根据先购入的商品先领用或发出的假定计价的。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额,比较接近市价。 %JA^b5''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cauKG@:2F
2、个别计价 lqAv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 H6$pA^
3、加权平均 r>"l:GZ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w5Ucj*A\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C'sA0O@O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1TQr3w
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oK&vgcj
4、移动加权平均。 8<EU|/O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poqNiOm4%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sN1I+X
如果都记公式确实不好理解和掌握,建议从理解的角度来记公式,等你真正理解以后公式都不用记了,做题会觉得很容易。 l]IQjjJ`
在发出商品的四种计价方法中,最爱考的就第一种先进先出法和第三种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不存在公式问题,有公式的就是第三个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实际上它所计算的一个结果就是算一个平均单价,这个平均单价不能用三次货物的单价相加除以三,我们所说的加权平均就要考虑每个单价中这个数量是作为权重的,在做加权平均的时候可以这样来掌握,分子是总成本(期初的库存成本加上本期购入存货的成本),分母是总数量(期初的库存数量加上本期购货的数量),总成本除以总数量就能得到平均单价。 "88<{x L
【例•先进先出法】 %]F{aR
单项选择题 i(q a'*
◎某企业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2009年3月1日结存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20元;3月15日购入甲材料28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25元;3月31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如按先进先出法计算3月份发出甲材料的实际成本,则其金额应为( )元。 akgvV~5
A.4 000 {qS Ye!`
B.8 000 N{!@M_C^%R
C.8 500 j(_6.zf
D.10 000 zj1_#=]
正确答案:C c+1<3)Q<
答案解析:先进先出法下,计算出来的本期发出甲材料的成本=300×20+100×25=8 500(元) Y#U0g|UDn
◎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2009年3月1日结存A材料100吨,每吨实际成本为400元;4月4日和5月17日分别购进A材料300吨和400吨,每吨实际成本分别为350元和420元;4月10日和5月27日分别发出200吨A材料。则A材料5月末账面余额为( )元。 kH62#[J)yM
A.30 000 nC9xN
B.25 601 P2U [PO
C.178 000 Nb>C5TjR
D.168 000 5VLC\QgK^
正确答案:D x$bCbg
答案解析:4月10日发出材料成本为100×400+100×350=75 000(元);5月27日发出材料成本为200×350=70 000(元);则A材料月末账面余额为400×420=168 000(元),因此答案应该选D. H|;BT
【例•加权平均法】 GM@0$
单项选择题 U4._a
◎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核算原材料,月初库存材料100件,每件为80元,月中又购进两批,一次150件,每件75元,另一次250件,每件85元,则月末该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为( )元。 >?$qKu
A.81 !OR%AdxB
B.72.5 [;7$ 'lr%D
C.75 >~G _'~_f
D.85 ::D
i
正确答案:A Iw</X}#\
答案解析:加权平均单价=(100×80+150×75+250×85)/(100+150+250)=81(元/件) 3 k)P*ME#
★材料成本差异率 *;<oM ]W_
材料成本差异率,实际上也是一个总除总的问题,分子是差异额的总差异,分母是总的计划成本。在材料差异核算这一部分对于差异率的计算,包括原材料按照计划的核算,很多学员学着学着就绕进去了,因为学员没有明白这个计划成本的根本所在。计划成本法下在材料管理过程中不管是多少钱购进的,账上都以计划成本来核算,原材料账户记载的是计划成本,另一个账户叫材料差异账户来记载这笔材料相应的差异,这两个几户相加或相减得到实际成本。如果材料成本差异记载的是超支差异就相加,记载的是节约差异就相减。在计划成本基础上加上超支差异,就得到实际成本,或者是在计划成本基础之上减去节约差异也得到实际成本。材料的实际成本在计划成本法下是通过两个账户反映出来的,因此就涉及到一个成本差异率的计算问题。如果期初有计划成本有差异额,本期购入有计划成本有差异额这就好算了,用期初的差异额加上本期购入的差异额得到总的差异额,期初的计划成本加上本期购入的计划成本就得到总的计划成本,总的差异额有了总的计划成本也有了,用总的差异额除以总的计划成本再乘以100%就能算出差异率。 @ c%h fI
关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都很容易,稍难一点的是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如果把教材中的相关例题反复做两遍这两种方法也都很容易掌握。 Z&J.8A]L
双倍余额递减,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概念来掌握折旧的计算公式,双倍指的是折旧率,例如:一项资产能使用5年,那平均每年就摊1/5,那折旧率就是1/5,双倍折旧率每年负担就是2/5,余额递减是指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我们总是用一个基数乘一个折旧率,这个基数是递减的。在最后两年的时候把没有摊的折旧额扣除净残值以后除以2就可以了。 "Za 'K+4
【例•单项选择题】 /JP%gD"8
◎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超支20万元。当月购入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10万元,计划成本为12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 )万元。 $-mwr,i
A.超支5 \ 3l3,VYH
B.节约5 - I j
C.超支15 gG,gL9o
D.节约15 &8Oy *'
正确答案:A SA-r61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当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20+(110-120)]/(80+120)×100%=5%(超支) 9m2Yrj93
当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100×5%=5(超支) |-vn,zpe
◎企业2008年3月购入并投入使用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原值84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2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则企业在2009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万元。 ,N2|P:x
A.237.43 Hl*/s
B.238
W}> wRy
C.224 T_4y;mf!@O
D.167.6 o~p%ODH
正确答案:A @-jI<g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年数总和法的计算,本题中固定资产应该从2008年4月份开始计提折旧,因此固定资产的折旧年度和会计年度出现不一致,固定资产的第一年折旧年度为2008年4月到2009年3月,第二个折旧年度为2009年4月到2010年3月,因此在2009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第一个折旧年度的后三个月和第二个折旧年度的前9个月,即(840-2)×5/15×3/12+(840-2)×4/15×9/12=237.43(万元),需要注意的是年数总和法计算时要扣除净残值。 f`,isy[
◎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200 000元,预计净残值为2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4年。则在年数总和法下第二年的折旧额为( )元。 zVtNT@1K>u
A.39 600 (>gHfC>(lq
B.49 500 `bRt_XGPmF
C.50 000 7?~*F7F
D.59 400 83gp'W{|
正确答案:D DzK%$#{<
答案解析:年数总和法下,第二年的折旧率=(4-1)/(4+3+2+1)=3/10,折旧额=(200 000-2 000)×3/10=59 400(元)。 |gJI}"T
◎某公司购进设备一台,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10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5.6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在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该项设备第三年应提折旧额为( )万元。 7 T9 Mo
.
A.24 !>QD42
B.14.4 G\o*j|
C.20 t3FfPV!P"
D.8 3Qoa?*
正确答案:B N:7;
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时,应当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先确定采用平均年限法时的年折旧率,并乘以2作为计算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的折旧率;然后,根据每年该固定资产折余价值和折旧率计算每年计提的折旧额。本题中,该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率为40%(2÷5×100%);第三年年初的折余价值为36万元(100-100×40%-100×60%×40%);第三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14.4万元(36×40%)。 UhF+},gU
【例•多项选择题】 ;,jms~ik
◎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 0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4 0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每年的折旧额计算正确的是( )。 4qLH3I[Y
A.第1年的折旧额是400 000 H{f
OAv1*
B.第2年的折旧额是240 000 Uz;
pNW
Mk
C.第3年的折旧额是144 000 p |xMXoa`
D.第4、5年的折旧额是106 000 gye'_AR?k
正确答案:ABCD |H@1g
=q
答案解析:年折旧率=2/5×100%=40%; 6 2#dSd}HG
第1年应提的折旧额=1 000 000×40%=400 000(元); C\C*'
l6d
第2年应提的折旧额=(1 000 000-400 000)×40%=240 000(元); jM|-(Es.)
第3年应提的折旧额=(600 000-240 000)×40%=144 000(元); Cdbh7
从第4年起改用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_N}
第4年、第5年的年折旧额=[(360 000-144 000)-4 000]/2=106 000(元)。 r4FG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