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现指标―――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 非折现指标――回收期、会计收益率等 rQ.zqr
内含报酬率的计算 %&6QUv^
第一种情况,经营阶段每年的现金净流量不相等―――使用逐步测试法 GTR*3,rw
先写出净现值的计算公式 (p5q MP]
L
估计一个折现率,计算净现值,如果净现值是正数,说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超过估计的折现率,提高折现率进一步测试;如果净现值为负数,说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低于估计的折现率,应降低折现率后再测试,然后测算出两组接近于0的折现率:一组数据NPV>0,一组数据NPV<0,然后用内插法。 r!&174DSR1
依前例: #^L&H
oo6
净现值(A)=1669,说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大于折现率10%,以16%测试,净现值=9 >Hnm.?-AWl
以18%测试,净现值=-499,之后运用内插法计算求得: E<jajYj
16% 9 #NFB=oJI
内含报酬率 0 y^C5_w(^jZ
18% -499 ]AYP\\Xi
内含报酬率(A)=16%+【2%×9÷(9+499)】=16.04% ~LS</_N
采用同样的方法,求得 rn|]-^ku/
内含报酬率(B)=17.88% 9295:Y| w1
第二种情况,期初一次投资,项目无建设期,各期现金流入量相等,符合年金形式,内含报酬率可以直接利用年金现值表来确定,不需要逐步测试。设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与原始投资相等。 "s0,9;
}
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流入量×年金现值系数 \8xSfe
年金现值系数=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流入量 Fl_}Auj{&(
C方案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 qTJ0}
F
年金现值系数(P/A,i,3)=12000/4600=2.609 `PbY(6CF
查表,找n=3时系数2.609所指的利率。找到与2.609接近的现值系数2.624和2.577分别指向7%和8%。用内插法计算 [\W&
7% 2.624 <G}Lc
i 0 r0}x:{$M
8% 2.577 0I.KHIBk
i=7%+【1%×(2.624-2.609)/(2.624-2.577)】=7.32% A1prYD
决策:计算出各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以后,可以根据企业的资本成本或要求的最低报酬率对方案进行取舍。 4;AF\De
计算内含报酬率时不必事先选择折现率,根据内含报酬率就可以排定独立投资的优先顺序,只是最后需要一个切合实际的资本成本或最低报酬率来判断方案是否可行 SZW_V6\t>
现值指数法需要一个合适的折现率,以便将现金流量折现。折现率高低会影响方案的优先次序。 <mFDC?j
(四)回收期法 x#`p.sfVo
回收期是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积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它代表收回投资需要的时间。 PgA<pfEHE
1、原始投资一次支出,每年现金净流入量相等时: +ALrHFG
回收期=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净流入=年金现值系数 Ye3o}G9z
如:C方案: Ca'BE#q
回收期=12000÷4600=2.61年 K80f_iT5
2、如果现金流入量每年不等或原始投资是分几年投入的 bW=q G
设n是足以收回原始投资额的前一年 (?Mn_FNE|
回收期=n+第n年末尚未收回的投资额/第(n+1)年的现金净流量 WJD2(el
投资回收期(A)=1+(20000-11800)÷13240=1.62年 c0zcR)=mL
投资回收期(B)=2+(1800÷6000)=2.3年 _-C/sp^
优点:回收期法计算简便,并且容易为决策人所理解。 xfeE D^?
缺点:(1)没有考虑时间价值 J:Fq i p
(2)没有考虑回收期以后的收益 L?/AKg
(3)优先考虑急功近利的项目,可能导致放弃长期成功的方案 j{Px}f(=
(五)会计收益率法―――计算时使用会计报表上的数据以及普通会计的收益和成本观念 FygNWI '
会计收益率=年平均净收益÷原始投资额 +#eol~j9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