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359阅读
  • 0回复

货币政策“减速”观察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jimson
 
发帖
2284
学分
13702
经验
13
精华
1
金币
4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1-07-25
第二季度9.5%的经济增速令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心减缓,货币政策调控进入一个敏感的观察期,对下半年货币政策的调整节奏,业界的争论一直不休。 LnJ/t(KV  
  7月6日,央行宣布年内第三次加息,存贷款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5%。尽管如此,中国仍未摆脱“ B{ N KDkDH  
ay2 m!s Q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oHmU|  
中国银行3.06-0.03-0.97%交通银行4.87-0.06-1.22%负利率”困扰。国家统计局7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6.4%,创下三年以来的新高。 #K7i<Bf  
  7月13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5%,略高市场预期,增速比一季度继续小幅放缓0.2个百分点。同时,6月份采购经理指数(PMI)以50.9%的数值逼近50%的警戒线,创28个月以来新低。汇丰银行中国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亦表明6月份民营经济活动的增速放缓至逾两年低点。  "7!K'i  
  通胀加剧、增长放缓,政府陷入了货币政策的窘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12日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讲话强调,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RB_7S!qC5  
  这昭示着中国下半年将把控物价与稳经济放在并重的位置,货币政策宜松还是宜紧,成为下半年的宏调政策焦点。 /UjRuUC]  
  对此,接受《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国家周刊》记者采访的多数专家认为,在通胀有望三季度见顶回落的预期下,紧缩货币政策可能会有所放缓,此次加息可能会是央行年内最后一次调整利率,四季度可能会迎来货币政策的空窗期。 xPh%?j?*v  
  CPI拐点判断 qEE3 x>&T]  
  7月上旬的宏观经济面异常热闹。一系列密集数据集中发布。通胀继续攀新高,经济增速放缓并没有预想的糟糕。 pBt/vSad  
  首先,在宏观经济数据披露之前,央行实施年内第三次加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吴庆分析称,这是央行在提前得知6月份CPI可能创新高提前控制通胀预期的做法。 wLD/#Hfi7  
  果不其然,6月份CPI同比上涨6.4%,环比上涨0.3%,创三年来新高。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4%,把CPI拉升上涨了约4.26%。 {KL<Hx2M  
  随着CPI不断创新高,一些专家判断这次物价上涨的高峰可能会出现在6、7月份,而到了第四季度物价明显上涨的空间已经不大。“通胀会在6、7月份见顶,这个顶可能在6%-6.5%之间。从此以后,物价水平会有所回落。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到今年年底月度CPI可能会回落到4%左右。”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分析说。 Do(7LidC5  
  影响业界做出对CPI将面临拐点判断的另一个依据,是翘尾因素的消退。回顾2010年三、四季度正是CPI不断创新高的时点,以此为基点,今年下半年CPI的同比数据可能会好看一些。 2 G_*Pqc  
  但是,通胀的问题仍是近忧。猪肉价格的持续走高也成为调控物价的不稳定因素。6月份猪肉价格上涨57.1%,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37个百分点。这一幕也曾经发生在2007年,CPI也曾被猪肉价格上涨一路推升走高。 1){1 HK  
  中国银行三季度经济报告中提出,受刘易斯拐点临近、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长期上涨压力,而PPI的较快增长也存在向下游传导的压力。因此,三季度全国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M[_~7~4  
  在通胀问题尚未能有效控制的同时,经济增速放缓的迹象已经显露。7月13日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二季度GDP增幅达9.5%,虽然略超市场预期,但是连续5个季度下滑。 @2 dp5  
  交通银行研究部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虽然经济增速放缓趋势将延续,但经济增速回落主要是政策主动调控的结果。而投资和进口等数据表现仍然强劲,表明国内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充足。因此预计年内经济增速可能只是略有放缓,幅度不会太大。 pFSVSSQRV|  
  6月份新增的6339亿人民币贷款中,2125亿元为中长期贷款,占本月新增总额的比重已降至33.9%,过去两年占比高居不下的中长期贷款已降至金融危机后的最低水平;短期贷款当月新增3898亿元,较上月多增1600亿元,占整体新增比重六成以上;而票据融资已经连续三个月实现正增长。 nJ4h9`[>V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分析,对公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持续增加较多而中长期贷款少增,表明企业借款多是用来满足短期流动性需求,而不是用来进行长期投资,是经济增速放缓、盈利预期有所下降的信号之一。对于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屈宏斌认为,随着去年10月份以来密集的紧缩政策出台,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再加上外需的放缓以及去库存的持续,经济增长的速度会持续放缓。目前处于一个温和的放缓状态,到第三、四季度,GDP增速可能放缓到9%以下,保持在8.5%以上的趋势。 ;T6^cS{Gj  
  调控分歧 @Q x|!%  
  近期发改委和央行就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地方调研,为宏观调控的进一步打算做准备。不过,在下半年调控政策尚不明晰的情况下,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反思上半年偏紧货币政策的效果。 Ms(;B*  
  “货币政策紧到去年年中的时候就是合适的时点,而今年不应该频繁地收紧货币政策。”吴庆曾根据历史数据做过一个统计。他指出,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从出台到产生效果,会有个时滞,一般是两年左右。而宽松货币政策的时滞短一些,大概在一年。 iQ-;0<=G  
  在货币政策有滞后效应的情况下,吴庆认为,目前继续收紧货币政策会制造未来的通货紧缩。“这个操作的结果就像新手上路开汽车,车子稍微往左一偏,就使劲往右打方向盘。央行的货币政策有些滞后,而且力度有点过大。” !23W=N}82  
  偏紧货币政策的累积效果已经明显。从7月4日开始,温家宝总理先后4次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在与温家宝座谈的过程中,政府负责人、企业界负责人和经济专家们普遍反映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电力供求矛盾加剧、一些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 `hS<F" j  
  因此,对下半年货币政策放缓收紧力度的声音越来越大。 >qx~m>2|8]  
  屈宏斌认为,6日的加息可能会是年内的最后一次加息。货币政策的持续将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来体现,三、四季度可能还会有两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 #hd<5+$U}l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年内央行再加息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其一,目前利率已达到历史中性水平,通胀时期不可能实现正的实际利率;其二,通胀预期已经发生变化,未来物价涨幅收窄是大概率事件;其三,经济增速放缓不支持进一步加息。 0|{U"\  
  法国巴黎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在一场宏观经济讨论会上指出,当前经济增长已经放缓是毫无疑问的。陈兴动认为,导致中国经济出现急速下行的因素主要在政策。他表示当前的货币政策不是正常化,货币政策在纠错的状况下管理层遇到很多压力。宏观政策应该做有选择性的放松。 d\, 4Wet;#  
  另外,随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公开化,加息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成本以及流动性,以及中外利差扩大可能加剧资本流入等因素,都对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构成压力。 O6;>]/`  
  不过,对流动性的担心仍然存在。货币供应数据显示,6月份M2以及新增银行贷款均高于市场的预期,与此同时,中国第二季度的新增外汇储备也达到了1500亿美元,远高于同期46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这表明中国仍然面临着较为强劲的资本流入的压力。大量的资本流入对于中国央行来说,也意味着较为严峻的对冲压力,来防止货币供应失控。”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 bm1ngI1oI  
  刘利刚预计,中国央行将在第三季度加息一次,也将根据下半年贸易顺差的情况以及资本流入的状况,来决定是否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Qd!;CoOmZs  
  近期央行行长周小川讲话说,下半年央行货币政策总体上难言放松之势,但结构性优化信贷政策为“调结构、保增长”。 7& k lX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巴曙松亦表示,随着热钱的流入,央行对抗手段越来越少等情况的出现,通货膨胀下一步还会上升。但他认为,当前的宏观决策正处在节奏力量的博弈阶段,做决策很容易发生错误。 #rV=!j||  
  “减速”之后 5vY h~|  
  受上半年货币政策偏紧的影响,一些实体经济受损的现象已经暴露出来,尤其以中小企业融资难为影响面最广。中小企业急需资金“解渴”。 v %&f00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周景彤认为,从根本上来说,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出现,而上半年偏紧货币政策,使这个问题更加突出。“我们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不会像上半年那么紧,如果是这样,对实体经济会是个好消息,尤其是对民营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后有望恢复活跃的生产活动。” |1 is!leP  
  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亦是一个局部性问题,在应对这个问题上,屈宏斌认为,财政政策可能会起到更大的作用。“我觉得减税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且财政收入的增速也证明我们有这个条件。” fB"3R-H?O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李稻葵新闻,李稻葵说吧)则在近期公开表示,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应该、也不会改变。不过预计政府将推出新的措施以帮助中小型企业摆脱资金短缺的困境,新的举措包括减免税收和赋予民间融资合法地位。 c6s(f  
  针对财政政策,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王建博客,王建新闻,王建说吧)表示,单纯用货币政策治不了目前类型的通胀。所以,应转变治理通胀的手段,转向以财政政策为主,比如将财政补贴与通胀率挂钩,对中低收入人群实施反通胀补贴。 S:vv*5  
  同时,企业去库存压力仍然在加大,实体经济增长乏力。国家发改委6月3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东、中、西部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分别同比上升21.1%、25.9%和25.1%。其中,海南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在5月同比上升了46.1%,居全国之首。 _89 _*t(  
  从数据上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回调,下滑0.2个百分点。投资需求的减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进口增速,导致6月份进口值大幅回落至19.3%。出口更是继续受海外需求疲软放缓至17.9%。 ]Vl5v5_  
  周景彤认为,通胀有望三季度见顶,为货币政策宽松预留了空间,会使投资增速有望重新回升,从而带动GDP增速亦不会迅速下滑。 f\~e&`PV  
  不过这个投资增速回升在经济学家看来,不包括房地产业的回暖。目前房地产调控是一个逐步加码的过程,特别是进入今年,整体的信贷政策的变紧,也使房地产行业资金压力加大。 V{Idj\~Jh  
  “如果政策到三季度末结束了,那么房地产会不会大涨?我觉得不会。”屈宏斌认为,政策紧缩结束了,并不是意味着政策要接近反转。政策层一直没有说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终结。因为房地产政策是有特定目标的,跟CPI没有太大的关系。 dWD,iO_"@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