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会计学家,中国现代管理会计学科奠基人,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会计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顾问,国际权威刊物《会计国际学刊》编辑政策部成员,原民盟中央委员、民盟福建省常委、民盟厦门市主委,厦门市政协副主席。(讣告语) 余先生,1922年8月出生于江西靖安,逝世于2007年9月23日上午7时。194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厦门大学。现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术带头人,厦门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大学、中山大学等七校客座(兼职)教授;美国伊利诺大学“会计国际教育与研究中心”主办的国际权威性会计刊物《会计国际学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编辑政策部成员(该部由从世界多国选聘的5名著名学者组成);中国会计学会顾问;财政部人才中心高级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美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与研究国际学会和加拿大学术会计学会会员。曾任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级经济师评委会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厦门大学会计与企业管理系主任、厦门大学会计系主任等职务。 ,vB~9
^~
1945年余先生毕业并受聘于母校厦门大学任教,从此开始了一生从事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漫长学术生涯。岁月流逝,半个多世纪弹指一挥间。余先生在教学与科研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HwZ"l31
博采众长 不断开拓 独树一帜 _*f
On@Vwo
余绪缨先生的研究领域相当宽广,主要涉及会计基础理论、成本、管理会计、企业理财、管理学等领域。半个多世纪以来,余先生始终坚持站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在刻苦钻研基础上博采众长、独立思考,逐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学术思想并取得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学术成果。到目前为止,余先生已编著出版《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理论与现代管理会计研究》、《企业理财学》、《管理会计学》等教材、专著、译著近30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ndHU
Q$/(
余先生的独创性学术成果体现在他各个时期的文章、专著之中。 {'z(
早在40年代,余先生目睹国民党统治区域物价飞涨,通货急剧膨胀,借鉴西方会计理论,在我国最早致力于币值变动会计的研究,发表了专题论文《币值变动会计之理论及其方法》 (上、下)(载于《公信会计月刊》第12卷,第3、4期,1948年)。该文全面论述了在持续通货膨胀条件下,如何以“资本维持学说”为中心,对传统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进行变革。该文的发表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即使在现在也依然闪烁着光芒,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因此,该文被称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先导性文献。 GD0Q`gWNe
50至60年代,余教授结合中国会计实践,深入学习和研究前苏联会计理论与方法,撰写了一系列学术论文,详尽地阐述了财务与成本核算原理、复式记账原理、会计报表结构和分析原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形成了一个首尾一贯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特别是《论固定资产折旧与再生产》和《再论流动资金利用效果的指标体系及其分析》两文将前苏联在这个领域的著名专家阿法那西也夫、毕尔曼、拉特聂尔等教授已做的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即修正了上述前苏联专家在有关论著中某些片面的或似是而非的认识,进而使之更加科学化、精密化了。 +d=w%r)
在60年代,为促使企业重视经济效益,余教授又着重研究了社会主义经济核算问题。他在《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核算的客观基础问题》一文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存在着商品生产,价值规律还继续发生作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姿态出现的”。他在《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核算的基本特征和指标体系探讨》一文则更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企业是以“独立资金为基础、等价交换为纽带、收支配合为条件”不断实现其再生产活动为其基本特征。以此为基础,科学地设计了一套能全面反映和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指标体系,借以通过它们的具体运用,使价值规律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上述两篇论文所阐述的基本论点,在极“左”思潮泛滥时期,虽曾被斥之为修正主义谬论而横遭批判,然而,它们却与20年后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有关精神暗合。正是由于这些论点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具有时代的超前性,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丧失其学术价值,因此,这两篇论文被全文选入《建国以来经济核算论文选》。 2Z+:^5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余教授不得不中断研究工作,常感“漫漫长夜,深憾报国无门!岁月蹉跎,徒有白首之叹!”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这时,余教授深感从此报国有门了,更加努力去弥补10年动乱所失去的宝贵时光,立即以饱满的热情重新投入研究工作。 Ni>!b6Z`[
在70年代末,余先生在对过去长期的教学和研究成果进行认真总结和概括的基础上,结合在经济管理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和新问题,努力在理论上作出新的概括和探索,并把它们系统地反映在他主编的《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和《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两本书中,以此作为学术研究上承前启后之作。这两本书的出版,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被许多高校和自学考试选为教材。 d8.A8<wUr
80年代是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繁荣时期,也是余先生取得丰硕成果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余先生在一般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发表了富有创建性的论文《要从发展的观点,看会计学的科学属性》。该文在中国首次提出“根据当前的现实及其今后的发展,应把会计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它主要是通过客观而科学的信息,为管理提供咨询服务。”之后,余先生又在《关于建立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会计学科体系问题——兼论与此有关的几个会计理论问题》一文中再次提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的论点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会计理论界有关会计本质的主流观点。与此同时,余先生还在我国率先致力于现代管理会计这一新兴学科的引进、开拓和发展。 0+Z?9$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