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会考了很多年,一直都没有全科通过,还差审计一门,其他几门也都快过期了。虽然注会的证件对我来说,价值等于0,因为我根本不需要那证件,但是多年来这么执着的去考试去学习,却得不到一个完美的结果,心里总是不好受。也许这就是中国的国情吧:不管当多大的官,不管发多大的财,如果不是进士出身,到死都会有遗憾。 FncP,F$8
作为一个有多年工作经历的老财务,我曾经也跟大家一样,头悬梁、锥刺股般的去考注册会计师,年复一年这样坚持下来了。坚持到现在,不得不说放弃。有时候真怀疑注会的价值真的有那么高吗?有时候感觉注会的性价比是那么的低,有时候想啊,不要吊死在注会这棵树上,也许更能发挥自身的价值。 6
3PV R"
看了很多的文章,给我最大感受的有两篇,分别是《一个私企老板眼中CPA价值》与《财务人员如何快速脱颖而出并成才》,非常佩服两位专家的眼光,能写出如此清新洒脱并且看透人生的文章,其视野的高度不可一般。这两位专家是另外一种境界,而其他的人写的文章,要么夸大注会的价值,要么就是掉进这个圈子里不能自拔。 3 %r*~#nz
我仔细的分析了这两篇文章,正好解决了我的内心挣扎,也对其他处于茫茫然的朋友们提供一些指导吧。 n/BoK6g
“CPA不创造价值,这是CPA的硬伤”。说的没有错。怪不得我们公司老板都说,越来越感觉到注师们像骗子,越来越像狗屎。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提着一个纸袋子,这是多年前注师们留给人们的印象。现在的注师们提的不是纸袋子,而是笔记本,升级了不少,但印象还是差不太多。应该承认的是,能考过注师的人,在理论水平上都还不错,但干的都是些鸟事。事务所论深度远不及企业内部,泛泛之作倒是事务所的专长,所以,年年的审计报告与税务报告,重复着都是那几项不痛不痒的项目。说实话,我们企业根本不需要这些,如果不是因为国家需要这种形式上的报告,我们也不会掏一笔银子给事务所。 bx6=LK
“那些会计核算和内控,我公司月收入3000的小会计也能做好”。说的也很对。我们公司也不小,在中国来说,也算是大企业了,我们公司有健全的内部控制,这些内部控制是我们从事实务工作的同志们总结出来的,他们有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们比纸上得来的注师们更懂得内部控制,因为他们一直都在理论结合着实际。 .*595SuF
都说注师的证件是敲门砖,其实也未必。对于那些频繁跳槽、没有耐力或者没有抗压能力的注师们,也许是这样。如今不要说找工作,就是找对象,都愿意挑一个光鲜一点的。有房的当然比没房的人要好找对象的多,同理,有证的比没证的更好找工作一些。但是,我把我大学同学的现状一一对比之后,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有证的都活在中间档次,没有一个年薪超过20万,倒是那些没证的人在企业里做总监的多的是。为什么?是因为没证的更能低调务实,更能创造价值。 afaQb
都说考到了注师,不用担心失业。我相信,绝大部分人在考取注师的时候,都不是抱着这个目的而行动的,难道考取注师,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一定要学这个呢?社会上能混饭吃的行业不是很多?再说,考注师的性价比太差,全国有几个人能够一年内通过的,既然要花这么多年的时间来研究理论,学啥不好。 {#@[ttw$U
很多人认为考取注师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了,思维方式不同了。的确没错。但是,反过来想,有那么几年的时间,你如果去研究其他的学问,也一样颇有建树啊。毕竟几年的时间摆在那里,几年的时间用心去研究任何一门学问,都会大有收货的。 |V}tTx1
看《财务人员如何快速脱颖而出并成才》这篇文章,描述得基本上是我的一个缩影。 e50xcf1u
“第一,一定要能吃苦,尽量在生产系统里做上半年”。写的太好了。只有懂全盘运作而不只是事后会计核算的财务人员才能混的开。 Z3Ww@&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