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相应的理解:行为能力人的行为内容应和其行为能力相应,其进行的法律行为方为有效。 ,dVJAV7v
@Pi]kWW})
(2)意思表示真实:在自愿的基础上作出的意思表示和内心的真实意愿一致。 1'8-+?r
={;+0Wjb8
1) 如果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是基于胁迫、欺诈的原因而作出的,则不能反映行为人的真实意志,这就不能产生法律上的效力; 4I|pkdF_
<(V~eo
e
2) 如果行为人故意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则该行为人无权主张行为无效,而善意的相对人或第三人,则可根据情况主张行为无效; <=w!:
L{&=SR.
3) 如果行为人基于某种错误认识而导致意思表示与内在意志不一致,则只有在存在重大错误的情况下,才有权请示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撤销。 X\i;j!;d
@ `mke4>_
〖yangjobe理解〗意思表示真实指:自己在理性的基础上主动进行真实表示,并对自己的表示负责,被动表示无效(但如果事先知道且没有受到胁迫仍做不真实表示的除外,说明主体有欺诈行为) )r)ZmS5O
>$)~B4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这是由法律行为的合法性所决定的。 Sq:J'%/z
0"ooHP$1
2.法律行为的形式有效要件(指外在表现的形式) Wt=@6w&
LnsYtkbr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FV,aQ#
!41"`D!1
如果行为人进行某项特定的法律行为时,未能采用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的,则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9wO2`e )
*X}2
一般而言,书面形式优于口头形式,特殊书面形式优于一般书面形式。在实践中,还有一种不通过文字或语言,而以沉默的方式进行意思表示的形式,该形式只有在法律有规定或当事人有约定的情况才能产生法律效力。如:票据法提示承兑时,在3天内不作表示即认为是拒绝承兑。 M-q5Jfm
4 ?[1JN>
〖yanjgobe〗法律行为生效的要件概括为:主体合格、意思表示真实、行为内容合法、行为形式合法。 W"CG&.
6o5,d]
如果欠缺意思表示真实这一要件,可能导致无效行为《民法》或可撤销行为《合同法》的发生。 U3 UA
<U\8&Uv>
如果欠缺其他三个要件中的任何一个,则导致无效民事行为的发生。 Y>~jho
{))Cb9'
要注意和《合同法》、《票据法》联系学习。 #JXXq%4
@
/WLZyT2
(四)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OPogH=vf
=qL^#h83y
1.附条件的法律行为 [nrD4
eV}H
这是指在法律行为中指定一定的条件,把该条件的成就(或发生)或不成就(或不发生)作为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终止的根据。 mG0_&'"YIG
U}5]Vm$]
法律行为中所附的条件可以是事件,也可以是行为,但是能够作为法律所附条件的事实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LCKt/Z>P
Mm9*$g!R
(1)是将来发生的事实; 5@I/+D
!(Q@1c&z
(2)是不确定的事实; bka%W@Y%
OK47Q{.gh
(3)是当事人任意选择的事实,而非法定的事实; =A$d)&
6E^9>
(4)是合法的事实; V)ag ss w?
FP*kA_z$
(5)所限制的是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消灭,而不涉及法律的内容 nNnfcA&W
eX!yIqAR
2.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wrK@1F9!
tYSfeU
这是指在法律行为中指明一定的期限,把期限的到来作为法律行为生效或终止的依据。期限是必然到来的事实。可以是明确的期限,也可以是不确定的期限。 #YK3Ogb,
mQ:YHtHE.F
(五)无效的民事行为 raU_Z[
YIb7y1\UM
⒈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和种类 )V*`(dn'zm
l
m(mY$B*_
无效民事行为是指欠缺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行为人设立、变更和终止权利义务的内容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m/qR74+"
tAujm*|&
包括七种情形(对比四个有效要件:主体资格合法、意思表示真实、行为内容合法、行为形式合法)1、2属于主体不合格,3、属于意思不真实,4、5、6、7属于不合法。 f;Ijl 0d@
Sl%6F!
1) 无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 yMD0Tj5ZQ
]v]:8>N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相应的行为) Cn5;h(r
ap"pQ[t;
3)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 ****《合同法》作为可撤销合同。 giW9b_
UQ@szE
4)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6VJS
l%X
6BEDk!
5) 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民事行为; K*4ib/'E a
qG g2 9
6) 违反法律或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A* Pz-z>z
%,aSD#l`f
7)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 .0;\cv4}
M
8(w+h{
2.部分无效的民事行为——指部分无效且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民事行为。部分无效的民事行为的无效部分从行为开始即无法律约束力,而其余部分仍对当事人有约束力。 ;ZP!
:,
8=?U7aw
3.无效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 [6/8O
*Gj`1#Z$
无效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其在法律上产生以下法律后果: PpF`0w=1%l
!:tr\L {
⑴恢复原状; IMzt1l
=7
C#3&,G W
⑵赔偿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s%6L94\t
7-\wr^ll3
⑶收归国家或集体所有或返还第三人。即指双方恶意串通,实施的民事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第三人。****《合同法》规定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的,应折价赔偿。 BJ
fBYH,M
j8rxhToC
⑷其它制裁。如果行为人因实施无效民事行为而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利益的,还可以给予行政处分、罚款,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UDnCHGq
$*Wa A`(U
前三点是对无效行为的财产后果处理;第四点是对无效行为人的处理。 &!HG.7AY
:7(d6gEL
(六)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2^:iU{
NJOV!\k
⒈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这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可以因行为人自愿的撤销行为而自始归于无效的民事行为。该行为与无效民事行为相比,有以下特征: ;sz _W%-;@
N$.ls48a4-
⑴在该行为撤销前,其效力已经发生,未经撤销,其效力不消灭。 }h8U.k?v
F5M|QX@-
⑵该行为的效力消灭,以撤销为条件。 &+H\ST(/
mmCGIX
⑶该行为的撤销,应由撤销权人提出并实施,其他人不能主张其效力的消灭。 #c'}_s2F[
n3 Rf:j^R
⑷具有撤销该行为权利的人,可以选择撤销该行为,也可以不选择撤销该行为。如果自行为成立时起超过一年,当事人才请求变更或者撤销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b+7A
!FB2\hiM
⑸该行为一经撤销,其效力溯及于行为开始时无效。 */$] kE
oU*e=uehj
【特别提示】 54RexB o
*e<'|Kq
注意:民法规定:行使撤销权的期限,是行为成立时起超过一年,法院不予保护。 !vHCftKel
j)juvat
《合同法》规定,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wOrj-Smx
h///
撤销权的时效 LJt5?zQKrW
Gvr>n@n
(1) 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 k RSY;V
&._Mh
(2) 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