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采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DTa!vg
一. qWf[X'
表14-1(重点掌握,教材P327)
sOb]o[=
二. -/2B fIq
采购交易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jib pZ)
(一).如果被审计单位具有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相关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把审计重点放在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上,则即可以降低审计风险,又可大大减少报表项目实质性程序的工作量,提高审计效率 DP;:%L}
(二).审查采购业务的真实性:其常用实质性程序有: #M4LG; B
1.复核采购明细账、总账及应付账款明细账,注意是否有大额或不正常的金额 6)BPDfU,
2.检查采购发票、验收单、订货单和请购单等原始凭证是否合理与真实 u%lUi2P2E
3.从原始凭证追查存货的采购至存货永续盘存记录 8nWPt!U:
4.检查取得的固定资产(实物)(从明细账追查到原始凭证,追查到实物,即“逆查”,确认采购交易的高估问题) vK`HgRQ(C
(三)审查采购业务的完整性:其常用的实质性程序有: -9;?k{{[T
1.从验收单追查至采购明细账(“顺查”,查低估) 4I .'./u
2.从采购发票追查至采购明细账(“顺查”,查低估) 5{#s<%b.
(四).采购与付款不相容岗位 p5% %k-
采购与付款业务循环的以下六项职务必须分离,否则出现舞弊或舞弊之后不能被及时发现: :dNJ2&kJ
1.请购与(预算)审批;
:@a0h
2.询价与确定供应商; R+_!FnOJ
3.采购合同的订立与采购合同审批; bZr,jLEf
4.采购与验收; |3 I
ug
5.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 1;'-$K`}
6.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 :LlZ#V2
三.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重点掌握,教材P334) 9Ofls9]U
(一).应付账款的实质性分析程序 8I Ip,#%v
(1)将期末应付账款余额与期初余额进行比较,分析波动原因; j
dz IU
(2)分析长期挂账的应付账款,要求被审计单位作出解释,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缺乏偿债能力或利用应付账款隐瞒利润;并注意其是否可能无需支付,对确实无需支付的应付款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依据是否充分; gf?N(,
(3)计算应付账款与存货的比率,应付账款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并与以前年度相关比率对比分析,评价应付账款整体的合理性; \w"~DuA
(4)分析存货和营业成本等项目的增减变动,判断应付账款增减变动的合理性。 '$eJATtC
(二).函证应付账款 oz]&=>$1I
(1)应函证的情形:一般情况下,并不必须函证应付账款,这是因为函证不能保证查出未记录的应付账款,况且注册会计师能够取得采购发票等外部凭证来证实应付账款的余额。但若存在下列情况,应进行函证 wX_~H*m?
A. 8vtembna4
控制风险较高, z'Z[mrLq
B. z"mpwmv5
某应付账款明细账户金额较大 BoST?"&}'
C. hgzNEx%^q
被审计单位处于财务困难阶段; Dv
L8}dz
(2)函证对象: AJE$Z0{q
A. H?!DcUg CC
较大金额的债权人, |i#06jIq
B. r;MFVj{
以及那些在资产负债表日金额不大、甚至为零,但为企业重要供货人的债权人 BvH?d]%
(3)函证方式:函证最好采用积极函证方式,并具体说明应付金额; +S[3HX7H
(4)函证控制:同应收账款的函证一样,注册会计师必须对函证的过程进行控制,要求债权人直接回函,并根据回函情况编制与分析函证结果汇总表,对未回函的,应考虑是否再次函证。 ~MXhp5PI
(5)函证的替代程序:如果存在未回函的重大项目,注册会计师应采用替代审计程序。比如,可以检查决算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实其是否已支付,同时检查该笔债务的相关凭证资料,核实交易事项的真实性。 G
"!v)o
(三).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Jz3,vVfQ:
(1)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有材料入库凭证但未收到采购发票的经济业务; 0 q1x+
(2)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收到的采购发票,关注采购发票的日期,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 0FY-e~xr
(3)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 /AyxkXq
(4)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若干天的付款事项,询问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确定有无未及时入账的应付账款,检查相关记录或文件。 FvG?%IFM
检查时,注册会计师还可以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和采购人员,查阅资本预算、工作通知单和基建合同等来进行。 0xO*8aKT
(四).应付账款的重分类调整:应据应付和预付账款贷方余额填列 Lq1?Y
(五).若被审单位为上市公司,通常其财务报表附注中应说明下列事项 {qbe
ye!
Gi#-TP\
1.有无欠持5%(含)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单位货款 k3nvML,bv
f8aY6o"i
2.说明账龄超3年的大额应付账款未偿还的原因 mF|KjX~s
四.固定资产账面余额的实质性程序(重点掌握,教材P336-344) i;s;:{cn
(一).固定资产期初余额的审计 }ijQ*ECdl
(1)在连续审计情况下,应注意与上期审计工作底稿中的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的期末余额审定数核对相符; R&&&RI3{
(2)在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时,后任注册会计师应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有关工作底稿; =6O*AJ
(3)如果被审计单位以往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即在首次接受审计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对期初余额进行较全面的审计,尤其是当被审计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多、价值大、占资产总额比重高时,最理想的方法是全面审计被审计单位设立以来“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账户中的所有重要的借贷记录。 h_+
(二).固定资产的实质性分析程序 nxx/26{
(1)计算固定资产原值与全年产量的比率,并与以前年度比较,分析其波动原因,可能发现闲置固定资产或已减少固定资产未在账户上注销的问题; EU>`
$M&w-
(2)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与固定资产总成本的比率,将此比率同上期比较,旨在发现事期拆旧额计算上可能存在的错误; 2%6 >)|
(3)计算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总成本的比率,将此比率同上期比较,旨在发现累计折旧核算上可能存在的错误; ?FjnG_Uz`D
(4)比较本期各月之间,本期与以前各期之间的修理及维护费用,旨在发现资本性支中和收益性支出区分上可能存在的错误; ^Y+Lf]zz
*
(5)比较本期与以前各期的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由于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不断变化,各期之间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的数额可能相差很大。注册会计师应当深入分析其差异,并根据被审计单位以往和今后的生产经营趋势,判断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否合理; m{?f,Q=u@
(6)分析固定资产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与在建工程、现金流量表、生产能力等相关信息交又复核,检查固定资产相关金额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yjMN>L'
(三).实地检查重要固定资产(如为首次接受审计,应适当扩大检查范围) KX7fgC
(1)以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为起点,进行实地追查,以证明会计记录中所列固定资产确实存在,并了解其目前的使用状况; xy4+
[u
(2)以实地为起点,追查至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以获取实际存在的固定资产均已入账的证据。 >`SeX:
(四).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 4#7*B yvf
(1)对外购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通常经审核采购发票、采购合同等予以确定; m4
m|?
(2)对于房地产类固定资产,尚需查阅有关的合同、产权证明、财产税单、抵押借款的还款凭据、保险单等书面文件; *8m['$oyV
(3)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验证有关融资租赁合同,证实其并非经营租赁; 'P" i9j
(4)对汽车等运输设备,应验证有关运营证件等; k.K#i /t
(5)对受留置权限制的固定资产,通常还应审核被审计单位的有关负债项目等予以证实。 "om7 :d
五.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 Ox&G
[
(一).实质性程序 \!BVf@>p%
7gZ}Qy
1.获取或编制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9ED.t
2.检查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相关会计规定 ,7c Rd }1Y
(二).分析性复核程序: 6}e*!,2Xj
1.复核折旧计提的总体合理性,做法:在不考虑减值准备的情况下,用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价乘以本期限的折旧率 %lWOW2~R
2.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并与上期比较 3Jlap=]68S
3.复核本期折旧费用的分配 6hv.;n};
六.本章关于固定资产和折旧及减值准备的审计侧重点在会计实务方面(参看实务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