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7&X45,k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9h0X &1u
一、可靠性 TT9z_Q5~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j 5&6X=1M
二、可比性 n$[f94d=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_GKB6e%
(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N4*G{g
(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a" H WGY
三、实质重于形式 V)P&Zw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RaTH\>n
四、谨慎性 xF8}:z0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IG3,XW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3,ryXp7
相关性、可理解性、重要性、及时性一般性了解。 Od?qz1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iV fgDo
一、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zX#%{#9
(一)资产的定义 Yhp]x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Uje|`<X
(二)资产的确认条件 X{kpSA~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E\u#t$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_
%%Z6x(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6'W [{gzl
二、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ZMW>U>
(一)负债的定义 Ez{MU@Fk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UW=Mdt
(二)负债的确认条件 ~r{5`;c
将一项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l6kmS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VxFOYC>p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 >*$;
三、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t!K*pM
(一)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iG@U=>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d^(1TNS
(二)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MI*Rz?4
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8_K60eXz
(三)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
u*qtp
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B-d(@7,1
四、收入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RwVaZJe)l
(一)收入的定义 na^sBq?\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irk*~k ?
(二)收入的确认条件 IcIOC8WC
收入在确认时除了应当符合收入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2]LV6I
五、费用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p'Le!
(一)费用的定义 C!C|\$)-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A>VX*xd
(二)费用的确认条件 iRi{$.pVJ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费用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条件,即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Kzo_"
v5
六、利润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u
=gt<1U
(一)利润的定义 =e?$ M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vB!|\eJ
(二)利润的来源构成 U1_&gy @y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企业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以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ETth @
(三)利润的确认条件 iqW1#)3'R
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计量。 abxDB
七、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MGrsK
(一)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6Fy@s
1.历史成本 ]S 7^ITn
2.重置成本 wve=.n
3.可变现净值 [@fz1{*
4.现值 _7a'r</@
5.公允价值 6b~2
8
(二)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0|D&"/.R#!
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 TCvSc\Q[:1
(三)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 YDmWN#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报告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如果这些金额无法取得或者可靠地计量的,则不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