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资产的计税基础 &ET$ca`j#
5_1\{lP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如果有关的经济利益不需纳税,则资产的计税基础即为其账面价值。如果资产的计税基础不等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就会产生暂时性差异。 R'8S)'l
b!r%4Ah
例如,企业于2005年1月1日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取得时按照会计规定及税法规定确定的成本均为400万元,企业预计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为8年,税法规定该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为5年,净残值为0.会计核算及计税时均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则在取得该项资产2005年末,该资产的计税基础为400-400÷5=320万元,即按照税法规定可以通过折旧或是最终处置时从未来期间的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q:=jv6T#
4s@Tn>%SP
2、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0rvB
jlFT
b,X+*hRt
例如业销售商品后承诺提供3年的免费保修,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销售商品的期间,在确认销售收入的同时,应估计该项保修义务的金额,并作为预计负债确认。按照税法规定,有关的保修费用只有在实际发生时才能够税前扣除。企业当期如果按照会计规定确认了100万元的预计负债,而该项保修义务预计在以后3年逐期发生,则按照税法规定,有关的保修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可从税前扣除,即未来期间可从税前扣除的金额总计为100万元,则该项负债的账面价值100万元减去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10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0. I%NeC
d
@^/aS;B$>
12、关于现金流量表的理解和掌握: E
u<f
MRg Ozg
采用间接列报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时,主要需要调整四大类项目: 2@IL
n+#
11c\C Iu
(1)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2)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3)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4)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qWf[X'
=~5N/!
其基本原理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减少净利润的项目-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增加净利润的项目+与净利润无关但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与净利润无关但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 hM[3l1o{|
'bsHoO
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减少净利润的项目比如经营活动中的累计折旧增加会减少净利润,但其实没有减少现金流量,故要加上;又如筹资活动中支付的财务费用款项,因为虽然支付了款项,但不是经营活动中所支付的,可又减少了经营活动中的净利润,故也要加上。捐赠支出,不是经营活动,但减少了净利润,也要加上。 w|Ry)[
L4Kg%icz l
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增加净利润的项目比如应收账款的增加,对应的是主营业务收入增加,虽然净利润增加了,但实际没收到钱,故要减去。又如投资收益,不管有没有收到钱,因不是经营活动,但增加了净利润,故要减去。收到捐赠也是如此,要减去。 +d7Arg!m
y06xl:iQwF
与净利润无关但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比如应收账款的收回,借方是银行存款贷方是应收账款,没有增加利润,但增加了现金款项,就要加上。 5A<}*T
R x( yn
与净利润无关但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比如支付应付账款,借方应付账款贷方银行存款,没有影响净利润,但减少了款项,就得减去。 所以贷方都是调增,借方都是调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