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4日,《经济日报》在第12版以“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题,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四代会”以来取得的发展成就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 1v8:,!C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S:NU.c?
编者按:在“十二五”即将开局之际,注册会计师行业迎来自己的盛会———11月25日至26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大会将全面总结过去,科学谋划未来。 x]jdx#'
自2004年11月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以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认真履行《注册会计师法》赋予、财政部委托和财政部领导交办,以及协会章程规定的职能,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着力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带领全行业积极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六年来,通过行业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各项改革创新工作的推进,行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进一步提升,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以及行业的社会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了显著进步,实现了与中国经济共成长。截至2010年10月31日,中注协有会员18万人,其中职业注册会计师95378人,会计师事务所7790家。2009年度全行业业务收入比2004年翻了一番,注册会计师提供服务的企业超过350万家,行业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J6?_?XzToT
值此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本报记者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六年来的发展成就进行全方位报道。 t]YLt ,
实施行业人才培养战略打造国际化和高端人才 Q& unA3
行业要发展,人才是根本。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05年率先在专业化市场中介组织中启动人才培养战略,将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工作融入行业建设的方方面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N]P*6sf-6
以领军人才培养为着力点,大力培养高端人才。自2005年以来,中注协已选拔7批共计193名领军班学员,其中包括两批主任会计师领军班学员,共举办20期有针对性的境内外集中培训。实行严格的考核淘汰机制,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行业领军人才培养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品牌化。这些领军人才逐渐成长为行业的中流砥柱,在行业和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kZwB*7
与境外会计职业组织加强合作,努力培养国际化人才。2006年起,中注协先后与多个国际知名会计师组织合作开展培训项目,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考取境外资格搭建平台,提供资助。 |M{,}.*CU
加强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建设,积极培养行业后备人才。自2006年起,中注协建立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院校教学评估机制,根据评估结果提供资助,并引入淘汰机制,有效推动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全国共有19所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院校。2006年又启动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学生境外实习项目,已选送5批共442名学生前往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家国际会计公司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习,极大提升了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影响力,成为各高校本科教育中的亮点。 @,f,tk=\S
加强继续教育制度建设,强化注册会计师持续职业发展。2006年,中注协发布实施新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制度》,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机制转变,并逐步建立起“以中注协为指导和推动者,地方注协为支柱,会计师事务所为基础,国家会计学院为重要基地,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院校为人才储备来源”的行业人才培养组织体系,协调推进注册会计师持续职业发展工作,实现了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2005年至今,全国各级注协累计培训注册会计师近50万人次。 Fr Q-v]c
实现持续全面趋同我国注册会计师专业标准建设成为国际典范 Y9c9/_CSj
高质量的专业标准体系,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赖以生存的技术基础。推进并保持审计准则持续全面趋同,是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技术支撑,也是适应中国经济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深入的必然要求。 B39PDJ]hu
中注协于2005年启动准则国际趋同战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拟订48项审计准则并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审计准则体系。世界银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等国际组织对中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是良好典范,可供其他国家效仿。 2L{:H
在实现趋同的基础上,中注协启动了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审计准则等效谈判。2007年12月6日,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与香港会计师公会签署了《关于内地审计准则与香港审计准则等效的联合声明》,等效认同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bNPjefBF
2009年初,根据国际审计准则明晰项目的要求,又进一步启动了审计准则修订工作,共涉及38个准则项目。2010年10月31日,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会议审议原则通过,将由财政部正式发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新审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审计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11月10日,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与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再次签署联合声明,宣布我国修订发布的新审计准则与明晰化后的国际审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并认为中国在国际趋同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重大进展,充分展现了中国政府和会计职业界超凡的决策和组织实施能力,为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树立了典范。 e"&9G}.f
制定发布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实现职业道德标准的国际趋同。中注协于2009年10月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职业道德守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全面趋同,是在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基础上,推进国际趋同战略的又一成果。用近7万字的篇幅,基于30年的实践积淀,按照国际趋同的要求规范行业的职业道德行为,充分体现了行业对公众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 Fw8X$SE"
大力推动实施做大做强战略行业规模化和国际化效应日益显现 D}
<o<Dk
中注协于2007年5月制定发布《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全面启动做大做强战略,加速推动事务所做大做强和“走出去”,着力提升行业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战略明确,做大是基础,做强是核心,“走出去”是方向和标志。“做精做专”是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普遍要求,“做大做强”是对100家左右会计师事务所的重点要求,“走出去”主要是对10家左右会计师事务所的特殊要求。 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