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则篇 osp~)icun
*xnZTj:
~
'ZwD/!e
Ev fvU:z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先实际后理论,先知道实际业务的现场流程和情景,也就是熟悉业务,根据业务,理解和认识核算的理论,也就是掌握账理。会计理论是会计工作中的规律,它来源于实际,是实际的概括和总结。 N/a4Gl(
2BccE
2.理解与记忆相结合的原则。先理解后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死记硬背,效果不见得好,事倍功半。成人学习要发挥成人的优势,成人理解力强于记忆力,先理解,后记忆,才能记住记牢。 pW]j.JM
KzHN|8$o
3.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原则。以课上为主,以课下为辅。课上学懂学会,课下巩固提高。立足课上,提高听课效果。但课下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作必不可少的复习,回顾思考,研读教材,完成作业,融会贯通,形成能力和技能。 Mh%{cLM
; lMv xt:
4.想与练相结合的原则。想是指思考,沉思默想。要勤于思考。课上,边听边想。课下,先默想、回顾,再看书,再做作业,再小结,再默想。铭刻在脑海里。想是消化、是理解、是提高,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第一个环节。练,主要是指做作业,包括实验手册上的作业和课外布置的作业,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第二个环节。多练,反复练,加快速度,熟能生巧。把专业技能,转化为自己的专业素质,融化在血液中。 j >k
;Zj
(HNc9QVC'W
二、方法篇 ~j!n`#.\
tP'v;$)9F
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方法问题。教师教什么?教方法。学生学什么?学方法。要达到教学目的,就像要过河,不解决过河的方法,一切都是空谈。所以方法重要。回想我们学过的课程,凡是学的好的,学的顺利的,都是由于采用或是找到了适应自己,适应课程的、具体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反之,亦然。 u>>|ZP
e
] \yIHdcDi
过河的方法很多,架桥、造船、扎竹排、趟水、模着石头过河、游到对岸、在兰州坐羊皮伐子也过黄河。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可能用一种方法来对付。同学们应寻找、模索和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运用和形成过程,也是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好的学习习惯使你终身受益,像是资本,加上劳动,每年收到红利的报酬。坏的学习习惯则是负债,年年都要付出利息费用,没完没了。 d`sZ"8}j
{gD ED
三、细节篇 M9"Bx/
'|C%X7
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河。知识说到底,是由一个个具体的细节构成的。细节往往容易被人忽视,而这恰恰不容忽视。学习中要重视细节。细节决定成败。重视细节取得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哪门课程考的好,原因可以有许多,但其中之一是细节掌握的好,处理的好。反过来,我们来看逆定理:细节是魔鬼。忽视细节将导致失败甚至灾难。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地面途中,着陆前意外发生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事后的调查结果表明,灾难是由于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的2万块隔热瓦中一块脱落造成的[注1]. +d,
~h_7!
J6 ~Sr
细节的掌握应区别不同的情况,本课程中有的细节比如一些财务管理中的具体规定,像现金使用范围的规定,银行结算的方式等等,并不要求一字不错的背下来,但要知道,会处理。对于一些重要细节则是我们要重点掌握的了。尤其是一些特殊的情况更要加倍小心,要准确掌握。如长期借款的利息,在长期借款账户中核算。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收到的股利,利息等收益,不确认为投资收益,作为冲减投资成本处理,等等。 b4L7M1l
:= V?;
四、听课篇 ?P9a
Xwc
PT>b%7Of
从小学到大学,听过的课,数不过来。学习往往从听课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循环:不会——听懂了,听明白了——做作业——会做了——能力增长了,有成就感,这是正循环。不会——没听懂――不会做作业――没学会,失败了,心怀挫折感,这是逆循环。都是不会,如果从听课开始,听的明明白白,在后面的每个环节,一步一个脚印,将会走向成功。如果处于逆循环中,应在下个环节,努力突破,回到正循环上来。 >.<VD7p
_c>iux;
听课要讲究效率,概念、理论、分录、账务处理、报表的编制,总之一切,都必须解决在课上。不能幻想课上听不懂,课下自己去看懂,那将付出更大的气力,更多的时间, 更费劲。更不能幻想到期末去突击,要突击,现在就突击,等到期末,所有课程都压下来,根本没有时间。提高听课效率的措施是, 听课要四到:耳到:听清楚、听明白,听懂、听会。眼到:边听边看教材,看黑板上的教师板书。手到:要动手、动笔,在书上写,书上画,划重点,划要点,抄板书。心到:思路跟上教师的讲解,边听边想,想就是理解,想就是记忆。通过耳,眼,手的感知,经过大脑的思考和存储,形成知识和技能。 r8:r}Qj2w[
yP"2.9\erH
五、概念篇 K V5
'-Sv1
\h
~_<)
每一门学科都有作为其学科基础的概念理论体系,其中的基石是概念或称定义。在一系列的概念和定义中最重要的一些,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对于概念,应采用前述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的原则。概念,说明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本质的区别。对于概念的掌握要留心并有意识地培养分析的学习习惯,会分析,大有益。怎么分析?要从概念的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内容进行的分析是对概念进行深入的剖析、分解和归纳、提炼的过程。如: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这个概念,从内容分析,说了三点,一是会计的性质是经济管理工作,二是会计的职能是反映和监督,三是会计的特点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这样就把会计与其他工作,会计与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如生产管理,统计、审计等经济管理工作划清了界限。从内容上的分析的最后要归纳和提炼出关键词,以便于准确的记忆。在上述会计的概念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三个关键词,这就是:经济管理工作、反映和监督、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分析的第二个方面是对概念的形式进行的分析,要具体分析概念中的整体结构,用词的特征,如有的概念是三段式的,有的概念是说明式的,有的概念则是采用排除其它相类似概念的方式来定义的。对于概念的掌握还应当根据不同的概念采用不同的记忆方法。比如,对比的方法:将长期股权投资中的成本法与权益加以对比来掌握。在财务会计的课程中,还有大量的这种情况,如,固定资产折旧中的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中的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中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等等。 f_k'@e {
86#l$QaK{
六、分录篇 ^
".OMS"!
[6VB&
会计的具体内容是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一年三百六十天,忙了三件事:做分录,记账,出报表。这些工作的初始阶段就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会计分录是会计凭证中的主要内容。在财务会计中碰见了大量的会计分录,它是财务会计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掌握分录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y|LHnNQ
rPk|2l,E,3
1. 通过业务学分录。分录是以会计语言描述的业务过程,了解业务的流程,知道业务发生的现场状况,这是掌握分录的基础。 OZ`cE5"i
! ._q8q\
2. 通过分录学科目。在分录中必定有核心的科目,掌握其中核心科目的性质和结构。科目的核算内容,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 @eYpARF
{B+}LL!
3. 为重要的分录取名字,以便记忆。分录的名字要取的准确,鲜明,既要符合业务实际,又符合会计业内的习惯。比如,销货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如果是赊销,则借方科目为应收账款,这是销货分录的一种变形。如果是收到一张商业汇票则借方科目变为应收票据,这是销货分录的又一种变形。 kpgvAKyx
Ip8ml0oG
4. 有些业务比较复杂,反映这些业务的分录也变得复杂起来,分录的名字就不大好起了,怎么办呢?这种情况下,只起名字是不够的了,这种就需为分录编口诀了。这种口诀具体形象地描述了分录的特点。既实用,又好记。如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的权益法的三个分录:投资发生时――份额入账,确定差额;被投资方公布年报时――期末损益调整,确认投资收益; 宣告现金股利时――挂应收股利,冲减损益调整。 LOU P
#A)V
5. 一串分录。有的分录要记一串,串起来记。因为经济业务的连续性决定的分录的连续性,要结合经济业务发生的前后顺序,进行账务处理,编制的分录,将是一连串的。如,应收票据的核算:取得票据的分录、票据到期收到款项、票据到期被拒付、应收票据的贴现。又如,应付债券的发行,计提债券利息、分摊债券溢折价,债券到期偿还。 I%d=c
0>%
[F<E0rjwM
6. 打包分录。有的分录要根据经济业务的各种不同情况,进行账务处理,编制分录。在这种情况下,要将各种情况下的分录,作为一组,一个分录包,打包来记,这就是打包分录。如:备抵法中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对坏账费用进行会计处理的会计分录。原材料核算中的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材料材料购进的核算、材料发出的核算等。
V60L\?a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