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 ]'~vI/p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SHb(O<6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tsDMji~V
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8x{B~_~
3、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Z,/O
4、存货周转率(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其中:平均存货=(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 h0Z{,s}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平均存货×360)÷销售成本 >gKh
5、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 {fTgq
其中:销售收入为扣除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应收账款是未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 gnp~OVDqfL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销售收入净额 [[~w0G~1
6、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tGdf/aTjy
7、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39F
Of
8、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也称举债经营比率) gk BdR +
9、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也称债务股权比率) l=N2lHU
10、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 ×100% ZR v"h/~
11、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Rv,JU6>i
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长期负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EVX{ 7%
12、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fY<Q:!
13、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8@{OR"Ec
14、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j,Z$|
15、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或年末净资产)×100% Zc
|/{$>:W
或=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Cd79 tu|
16、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1+产权比率 |sZ!
17、平均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发行在外的月份数)÷12 I2$T"K:eo
18、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净利润-优先股利)÷(年末股份总数-年末优先股数) Sw`RBN[ yo
19、市盈率(倍数)=普通股每市价÷每股收益 lDC$F N
20、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h0oMTiA
21、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价 R:JX<Ba
22、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GsbAlN
P
23、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净收益)×100% j6~nE'sQ
股利保障倍数=股利支付率的倒数 +bK.NcS
24、留存盈利比率=(净利润-全部股利)÷净利润×100% oBq 49u1
25、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扣除优先股)÷年末普通股数(也称每股账面价值或每股权益) 'evj,zFhW
26、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本期到期的债务(指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与本期应付票据) E Uar
/
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流动负债 { wF&+kH3
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入÷债务总额(计算公司最大的负债能力) GT hL/M
27、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入÷销售额 uJR%0 E7!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入÷普通股数 \?j E#^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入÷全部资产×100% g>d;|sK
28、现金满足投资比=近5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近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j#~Jxv%n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净流入÷每股现金股利 0yx 3OY
29、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收益=(净收益-非经营收益)÷净收益 @\oz4^
现金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活动净收益+非付现费用) BYW^/B Y)
财务预测与计划 0U/K7sZ
30、外部融资额=(资产销售百分比-负债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销售净利率×计划销售额×(1-股利支付率) =&0wr6
31、销售增长率=新增额÷基期额或=(计划额÷基期额)-1 B()/.w?A
32、新增销售额=销售增长率×基期销售额 Nfe>3uQK
33、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资产销售百分比-负债销售百分比-销售净利率×[(1+增长率)÷增长率]×(1-股利支付率) JxLf?ad.
34、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股东权益本期增加额÷期初股东权益 )5JU:jNy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 .,~(%#Wl$
或=权益净利率×收益留存率÷(1-权益净利率×收益留存率) #zrTY9m7
财务估价 Z34Wbun4
(P-现值 i-利率 I-利息 S-终值 n―时间 r―名义利率 m-每年复利次数) IC{eE
35、复利终值复利现值 _UE)*l m+
36、普通年金终值:或 U7xmC
37、年偿债基金:或A=S(A/S,i,n)(36与37系数互为倒数) k *R<,
38、普通年金现值:或 P=A(P/A,i,n) @`-[;?>
39、投资回收额:或 A=P(A/P,i,n)(38与39系数互为倒数) 7f<EoSK
40、即付年金的终值:或 S=A[(S/A,i,n+1)-1] q'oMAM f}
41、即付年金的现值:或 P=A[(P/A,i,n-1)+1] vvB(r!
42、递延年金现值: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FVv8--
43、永续年金现值: 04J}UE]Ww
44、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 ;o/>JHGj
45、债券价值:分期付息,到期还本:PV=利息年金现值+本金复利现值 OI}
&m^IOo
纯贴现债券价值PV=面值÷(1+必要报酬率)n (面值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按本利和支付) >vrxP8_
平息债券PV=I/M×(P/A,i/M,M×N)+本金(P/S,i/M,M×N)(M为年付息次数,N为年数) p\C%%
永久债券 H4OhIxK
46、债券到期收益率=或 mD:IO
(V-股票价值 P-市价 g-增长率 D-股利 R-预期报酬率 Rs-必要报酬率t-第几年股利) %8aC1x
47、股票一般模式:零成长股票:固定成长: 4E8JT#&
48、总报酬率=股利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率或 ?Y:x[pOe
49、期望值: UgB'[@McS
50、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差÷期望值 N3t0-6$_
51、证券组合的预期报酬率=Σ(某种证券预期报酬率×该种证券在全部金额中的比重)即: juAMAplf
m-证券种类 Aj-某证券在投资总额中的比例;-j种与k种证券报酬率的协方差 <)g8yA
-j种与k种报酬率之间的预期相关系数 Q-某种证券的标准差 7z\m;
1
证券组合的标准差: TUT][
=.=
52、总期望报酬率=Q×风险组合期望报酬率+(1-Q)×无风险利率 *xf ._~E
总标准差=Q×风险组合的标准差 %puLr'Y
5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V&soN:HS
① COV为协方差,其它同上 H?}[r)|(3i
②直线回归法 2=-utN@Z
③直接计算法 J68j=`Y
54、证券市场线:个股要求收益率 %2'A
pp
投资管理 >$gG/WD?KR
55、贴现指标:净现值=现金流入现值-现金流出现值 O_$dI*RK
现值指数=现金流入现值÷现金流出现值 ^^i6|l1
内含报酬率:每年流量相等时用“年金法”,不等时用“逐步测试法” |vte=)%
56、非贴现指标:回收期不等或分几年投入=n+n年未回收额/n+1年现金流出量 lcON+j
会计收益率=(年均净收益÷原始投资额)×100% rOW-0B+N
57、投资人要求的收益率(资本成本)=债务比重×利率×(1-所得税)+所有者权益比重×权益成本 z|G9,:9
58、固定平均年成本=(原值+运行成本-残值)/使用年限(不考虑时间价值) 4fh^[\
或=(原值+运行成本现值之和-残值现值)/年金现值系数(考虑时间价值) 2LCB])X
59、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根据定义)=税后净利润+折旧(根据年末营业成果)=(收入-付现成本)×(1-所得税率)+折旧×税率(根据所得税对收入和折旧的影响) ?#0snlah|
60、调整现金流量法:(α-肯定当量) `=#01YX[0
61、风险调整折现率法: TUL
_TR
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无风险报酬率+β×(市场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β—贝他系数) gADmN8G=
项目要求的收益率=无风险报酬率+项目的β×(市场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 }14{2=!Q
62、净现值=实体现金流量/实体加权平均成本-原始投资 eLwTaW !C
净现值=股东现金流量/股东要求的收益率-股东投资 :
H.
63、β权益=β资产×(1+负债/权益)β资产=β权益÷(1+负债/权益) 6*9}4`
流动资金管理 [=uo1%
64、现金返回线 H=3R-2L(上限=3×现金返回线-2×下限) xy+QbDT
65、收益增加=销量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h9$ Fx
66、应收账款应计利息=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Rw(E
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占用资金=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g+Y
67、折扣成本增加=(新销售水平×新折扣率-旧销售水平×旧折扣率)×享受折扣的顾客比例 E}Ci
QUx
68、订货成本=订货固定成本+年需要量/每次进货量×订货变动成本
E< 4l#Z<
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储存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每次进货量/2 Xqp|VbDca
存货总成本=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TC=TCa+TCc+TCs Mv|ykJoz"
(K-每次订货成本D-总需量 Kc-单位储存成本 N-订货次数U-单价 p-日送货量 d-日耗用量) ezhDcI_T
69、经济订货量 Fhq9D{TeY,
总成本 最佳订货次数 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最佳订货周期陆续进货的经济订货量总成本 0YH+B
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70、再订货点(R)=交货时间(L)×平均日需求量(d)+保险储备(B) R=L×d+B(Ku-单位缺货成本; S-一次订货缺货量; N-年订货次数; Kc-单位存货成本) ,~ ?'Ef80
保险储备总成本=缺货成本+保险储备成本=单位缺货成本×缺货量×年订货次数+保险储备×单位存货成本即:TC(S、B)=Ku × S × N + B × Kc ]"AyAkT(
筹资管理 d
"BW/%m|g
71、 nM=e]qH
72、实际利率(短期借款)=名义利率/(1-补偿性余额比率)或=利息/实际可用借款额 1{pmKPu
73、可转换债券转换比例=债券面值÷转换价格 n?#!VN3
股利分配 ,!G{5FF8:
74、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收益(市价)=发放前每股收益(市价)÷(1+股票股利发放率) ?&WYjTU]H
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 通用模式:资本成本=资金占用费/筹资金额×(1-筹集费率) (-7ZI"Ku
75、银行借款成本: +i `*lBup$
(K1-银行借款成本;I-年利息;L-筹资总额;T-所得税税率;R1-借款利率;F1-筹资费率) 8$xPex~2
考虑时间价值的税前成本(K):(P-本金)税后成本(K1):(K1)=K×(1-T) ZWc+),X
76、债券成本: [\)oo
(Kb-债券成本;I-年利息;T-所得税率;Rb–债券利率;B-筹资额(按发行价格);Fb-筹资费率) gOT+%Ab{_
考虑时间价值的税前成本(K):(P-面值)税后成本(Kb)(Kb)=K×(1-T) nGZX7Fx5
77、留存收益成本: F}Mhs17!|
第一种方法:股利增长模型: ,p{`pma
第二种方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OwzJO
第三种方法:风险溢价法:(Kb-债务成本;RPc -风险溢价) h*0S$p<[1
78、普通股成本:(式中:D1—第1年股利;P0—市价;g—年增长率) &a> lWE
优先股成本=年股息率/(1-筹资费率) >YW\~T
79、筹资突破点=可用某一特定成本筹集到的资金额÷该种资金在资本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j6eE+gF
80、加权平均资金成本:(Kw为加权平均资金成本;Wj为第j种资金占总资金的比重;Kj为第j种资金的成本 ) y-?>*fNo
81、筹资突破点=可用某一特定成本筹集到的某种资金额/该种资金所占比重 0m[dP
82、(p-单价 V-单位变动成本 F-总固定成本 S-销售额 VC-总变动成本 Q-销售量 N-普通股数)经营杠杆:公式一:公式二: 财务杠杆:或(D—优先股息;T—所得税率) sfp,Lq`
总杠杆:DTL=DOL×DFL 或 GYRYbiwqdi
83、(EPS-每股收益; SF-偿债基金;D-优先股息;VEPS-每股自由收益) 1
Wg-x0R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或:每股自由收益无差别点: Qz<d~N
当EBIT大于无差别点时,负债筹资有利;当EBIT小于无差别点时,普通股筹资有利。 UIJx*
84、市场总价值(V)=股票价值(S)+债券价值(B)假设 B=债券面值,则: K5 3MMH[q#
S=(EBIT-I)(1-T)/Ks Ks—权益资本成本(按资本资产模型计算) Kb—税前债务成本 kg5ev8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或=Σ(个别资本成本×个别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 pvWau1ArNq
并购与控制 &0N<ofYX
85、目标企业价值=估价收益指标×标准市盈率(市盈率模型法) ^jdL@#k00
资本收益率=息税前利润/(长期负债+股东权益) h>
S[^
-,
每股股票内在价值=每股股利现值+股票出售预期价格现值(股息收益贴现模式)
&'|B =7
86、经营性现金流量=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付现性质)-所得税=息税前利润+折旧-所得税 !}TMiCK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折旧-所得税-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 ~ <0Z>qr
自由现金流量(CFt)=税后利润-新增销售额×(固定资本增长率+营运资本增长率) PL0`d`TI
87、(V-目标企业终值;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目标企业贴现率);FCFt-目标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4z7G2
零增长模型:稳定增长模型:是指(K+1)年的自由现金流量 :@
uIxa$[
88、q比率法:q=股票市值/对应的资产重置成本股票价值=q×资产重置成本(q—市净率) <x%M3BTx
89、并购价值=目标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1+调整系数)×拟收购的股份比例 )\/
=M*
或=目标每股净资产×(1+调整系数)×拟收购的股份数量 hPm>tV2X
90、并购企业每股收益(市价)=并购后每股收益(市价)×股票:)率 @`u?bnx]e
并购后每股收益=并购后净收益/并购后股本总数 8$P>wCK\l
=并购后净收益/(并购企业股数+目标企业股数×股票:)率) xc
1A$EY
91、并购收益=并购后公司价值-并购前各公司价值之和 S=Vab-(Va+Vb) Q.-*7h8
并购完成成本=并购价+并购费用=Pb+F /z."l!u6
并购溢价=并购价-目标公司价值 P=Pb-Vb T~4mQuYi
并购净收益=并购收益-并购溢价-并购费用 NS=S-P-F S^RUw
或 NS=并购后公司价值-并购公司价值-并购价-并购费用 NS=Vab-Va- P-F hp!d/X=J_
目标企业的价值=估价收益指标×标准市盈率(收益法的市盈率模型) noVa=aU^
重整与清算 dLh6:Gh8_I
92、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变现值-负债额)/资产账面总额 2f, B$-#
经营安全率=安全边际率=(现有或预计销售额-保本额)/现有或预计销售额 u
.|~
判别函数值
~m=EM;
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100;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100;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100;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100;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Gu(lI ~
成本计算 @B1{r|-<^
93、通用公式:间接费用分配率=待分配的间接费用÷分配标准合计
{E9v`u\
某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间接费用分配率×某产品的分配标准 l?N`{,1^
材料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或实际成本)÷各种产品材料定额销量(或定额成本)之和 mxTk+j=
人工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产品实用工时之和 c|p,/L09L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实用(定额、机器)工时之和 uq7T{7~<
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辅助费用总额÷对外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ZwI
1* f
各受益车间、产品、部门应分配的费用=辅助生产的单位成本×耗用量 -mNQ;zI1
94、(约当产量法) Go\VfLL w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产成品成本=单位成本×产成品产量 D=?{8 'R'
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产成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Tcf6cK"
月末在产品成本=单位成本×在产品约当产量 S
4vbN
95、(按定额成本计算) H>7dND2;
月末在产品成本=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定额单位成本 |g)FA_#|<
产成品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J}g~uW
产成品单位成本=产成品总成本÷产成品产量 Iq'O
96、(定额比例法) $`Nd?\$
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工资)成本=在产品定额材料(工资)成本×材料(工资)分配率 6k0^ x Q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工资)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工资)成本×材料(工资)分配率 Z_z#QX>=D
97、成本—数量—利润分析 K!{5[G
98、基本方程式: oN2=DYC41
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或 t
iQ;#p7%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安全边际×边际贡献率 )na&"bJ
99、边际贡献方程式: i s"vekC
利润=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4wX-y
利润=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9/TY\?U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销量 M=!i>(yG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DQ6jT@ZDH
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 [$\>~nj=
盈亏点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 iLq#\8t^
资金安全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变现率 |"k&fkS$
100、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产品边际贡献之和/各产品销售收入之和×100% ~uaP$*B[
或=Σ(各产品边际贡献率×各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 cy3ww})
101、盈亏点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量(或销售额) D&{
*AH%Q
102、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D!FaE N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额(或实际订货额)×100% r2eQ{u{nX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利润=安全边际×边际贡献率) 3;
/?q
103、敏感系数=目标值(利润)变动百分比÷参量值变动百分比 7[o {9Yp&
如:销量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销量变动百分比销量敏感系数,也就是营业杠杆系数) &sOM>^SAD
成本控制 rY70^<z
104、变动成本差异分析的通用模式 xfHyC'?
差异=价差+量差 价差=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_vrWj<wyf
量差=(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mvTb~)
105、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 g()m/KS<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tHI*,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d79N-O-
105、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工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 d'zT:g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m6n hC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TbNGgjT
106、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h*Zc}Q: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 HHS45kg[c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m^tNqJs8
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制造费用预算总额/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U"5q;9#q
费用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MW@ DXbKVl
107、固定制造费用成本 Y6eEGo"K.+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算数÷产能标准工时 @-6?i)
二因素分析法: 'j79GC0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a-PGW2G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预算数-标准成本=(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YFx=b!/s
三因素分析法: 'Z[d7P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I'IB_YRL4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 ?0J0Ij,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CU,z|g+
=(产能标准工时-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3 *;}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T
T"3^@
业绩评价 G[6=u|(M
108、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 可控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可控固定成本 79tJV
部门边际贡献=收入-变动成本-可控固定成本-不可控固定成本 <xF?~7
部门税前利润=部门边际贡献-管理费用 [ X|OrRA
109、投资报酬率=部门边际贡献÷该部门所拥有的资产额 i QqbzOY
剩余收益=部门边际贡献-部门资产×资金成本率=部门资产×(投资报酬率-资金成本率) WEC-<fN|Y\
110、营业现金流量=年现金收入-支出 s/S+ ec3
现金回收率=营业现金流量÷平均总资产 剩余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入-部门资产×资金成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