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
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
第一章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1.可靠性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
2.相关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满足报表使用者的要求) |
3.可理解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
4.可比性 |
5.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注重经济意义上的实质,而轻视法律意义上的形式。 "B`k 比如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售后回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编制合并报表等问题都属于实质重于形式的运用。 D5lzrpg_e -PXRd)~ 再比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以换出的资产的公允价值来确认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还是以换出的资产的账面价值来确认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就要看交换是不是具有商业实质。 |
6.重要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对于重要的事项要重点的特别的加以反映,对于不重要的事项可以简化的加以反映。 "Bl]_YPv 企业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来判断其重要性。 |
7.谨慎性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应当注意要适度谨慎。 所谓谨慎,就是在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情况下,我们尽量选择那些不至于使利润虚增,即在会计确认、计量、报告时不要使利润虚增,不要使权益虚增。 |
8.及时性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