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p FK+j
2、 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V*\
3、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P2Jo^WS
4、 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MO^Q 8v
5、 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bG)EZ
6、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f9K+o-P.h
7、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Dn);6=
8、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I/TX'\rY
9、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l7 r M"
10、 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78P+i
11、 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XJqh|G
12、 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0Q7|2{
13、 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8n/8uRIR
14、 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
]"Uy p
15、 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Sw.k,p*r
16、 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时效,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mzf~qV^T
17、 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计量和记录,而不能呢个提前或延后,否则就会造成经营成果虚假不实。 ARUzEo
gcf
18、 权责发生制原则:就是按照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Mfn^v:Q#
19、 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或原始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喜爱产在去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 z0H+Or
20、 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审慎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i6/=
'u
21、 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B?%e-xV-
2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redMlHM
23、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T mK[^
24、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lY&Sx{-
25、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6t\0Ui
26、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E4$y|Ni"
27、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是通过配比方式确定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qY,@eeX
28、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 (`&SV$m
29、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只要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 H Y~[/H+:
30、 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1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_z=ytt9D
31、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DHg)]FQ/
32、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其他或为了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 (gRTSd T?
33、 其他资产:是指除了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 00B,1Q HP
34、 实收资产:是指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在股份制企业中被称为股本,是企业所有者权益构成的主体,是企业注册成立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企业正常运作所必需的资金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财力保证。 w~C\
5 i
35、 资本公积金:包括基本溢价、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等。资本公积金可以按照法定的程序转增资本金。 e:l7 w3?O
36、 盈余公积金: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个公益金。盈余公积金可以用来弥补亏损和按规定程序转增资本金。 )3f<0C>
37、 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称待分配利润。 5O(U1
*
38、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cAWZq_
39、 会计科目的内容:是指在设计会计制度时,要规定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和登记方法,要依据会计要素各组成内容的客观性质划分并要适应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tkYPfUvTE
40、 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所作的总括分类,是通过总括性核算指标的科目。 8d?%9# p-)
41、 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所作的进一步分类,是提供详细、具体核算指标的科目。 W|Cs{rBc?
42、 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以会计科目为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 qZdA%
43、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e45)t}'
44、 复式记账方法: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B[XTn,Cru
45、 账户对应关系:运用借贷记账法时,在有关账户之间都会形成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就是账户对应关系。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叫对应账户。 T[evh]koB
46、 会计分录:就是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 2]y Hxo/6
47、 简单会计分录:是指一个账户借方只同另一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S+AkLe(
48、 复合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或一个账户贷方同几个账户借方发生对应关系,或几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或多借多贷的会计账户。
2g~W})e
49、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是根据会计等式的基本原理,检查账户记录正确性的一种方法。腿长,试算平衡包括总分类账发生额试算平衡和总分类账余额试算平衡。 5yyc0UG
50、 短期借款:属于企业的流动负债,短期借款的核算包括去得借款、支付借款、支付借款利息和归还借款三项主要内容。 5)Z:J
51、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想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意见或长于1年的一个经营周期以上的各种借款。长期借款属于企业的长期负债。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