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财政体制正进行着一场深刻变革。在这场变革中,财政管理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得以初步建立,对我国财政审计产生了深刻影响,财政审计面临着“五新”:一是面临着新的财税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二是面临着要确定新的审计客体和审计对象;三是面临着要运用新的审计手段,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已经刻不容缓;四是面临着要确立新的审计的目标,更注重绩效审计;五是面临着要适应新的审计环境,要实行阳光审计。近几年来对财政审计问题的研究,虽然有了新的发展,但还不够全面、系统和具体,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需要,在审计工作实际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rVd (H
$%ZEP>]
一、当前财政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b)J(0,9`G"
~z#Faed=a
(一)在财政资金分配方面 3.U5Each-
`=Pn{J
aD
在预算编制方面:一是上报人大批准的预算草案过于笼统,执行中难以操作。这种作法,既是有多年的一贯性,又具有普遍性。二是上报上级财政部门的预算与本级人大报批的预算不一致。为满足各自的需要,各地汇总预算因上报对象不同而数据不一。三是专项资金预算安排问题较多。例如资金安排过于分散;再如科学、教育等专项支出未达到法定增长幅度和比例,不仅低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此外,还存在超范围安排专项资金预算支出指标等问题。 }WS%nQA
o[q
Kf
在预算批复方面:一是部分预算支出指标批复不完全,形成待分配资金。这虽然是多年习惯作法,并有一定客观原因,但不符合预算法有关规定,降低了人大对预算分配的约束力。二是向各部门批复预算不及时,批复预算时间过晚,失去了财政预算的意义。三是基本建设资金、城市维护费、科技三项费用等批复的部分预算支出指标未细化到具体项目或单位,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效果。 Yxz(g]
7GY[l3arxv
在预算执行方面:一是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追加、调减支出随意性较大。专项资金的科目调剂、本年超收安排支出未履行向人大的汇报程序和备案手续,冲击了预算的严肃性,影响了预算的约束力和权威性。二是预备费管理使用不规范。预备费成为地方政府的机动财力,大部分在上半年被超范围动用,用于安排正常经费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政府用财政资金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预备费的审批程序不合规,有的未向政府办理请批手续,有的用款单位未经财政部门直接向政府请批,有的未按规定向地方人大备案。 zk=5uKcPE
XmXp0b7
在预算平衡方面:结转下年支出核算不规范,未真实体现地方实有财力。大部分地方财政部门将年末滚存结存全部转入结转下年支出,使净结余为零,隐瞒地方实有财力。有的不属于结转下年支出项目,如各种事业费、行政经费等也结转下年;有的无预算、无项目空头结转;有的事业项目已完成或不需要完成,资金结余继续结转下年。 &1YAPxX
<use+C2
(二)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方面 mV^+`GWvo
jJdw\`
过去的财政审计始终是围绕着财政收入的真实性开展的,审计的主要任务体现在审查财政收入是否依法计征,足额入库。伴随着财政改革重心转向支出领域,财政审计则必须突出财政支出的审计重点。目前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的审计不够,特别是对财政重点专项资金及重点项目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审计还不到位。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政府性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工程建设投资的效益和工程质量却不如人意,甚至形成严重的损失浪费。因此,必须加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的审计力度。 \2 &)b
(三)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 2c@4<kyfP
6DqV1'
一是部门预算覆盖率低,编制不科学。大部分部门未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部门预算。部门预算编制内容也过粗,而且不全面,一般仍采用“基数加增长”的方式;二是财政转移支付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下级政府对转移支付资金的支出排序往往先是解决人员经费不足,往往产生截留挤占和挪用等问题。而对违反规定使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地方和单位,目前也没有完整规范的惩戒措施;三是政府采购制度不完善。采购的方式、项目、数量随意性较大,缺乏全面、详细的采购预算和计划。采购规模小、范围窄、采购项目结构单一。采购运作程序不规范,评标委员会的组成从人员数量、人员资格、专家比例等方面一些地区达不到要求。确定中标商的环节过于简单,容易出现暗箱操作。 :]iV*zo_
pm$,B7Q`oO
二、进一步搞好财政审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N(q%|h<Z/=
*L7 ZyERs
(一)在思想认识方面 Zm& X $U
Os'
7h
审计工作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审计机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财政审计的近期目标是促进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框架。部门预算、政府采购、转移支付等财政制度的不断完善与规范,将促进公共财政框架的形成。因此审计机关要围绕建立公共财政制度,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进一步明确审计监督的新取向。对审计内容和重点的确定,应进一步从促进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和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做文章,在细化部门预算和规范转移支付、政府采购方面下功夫,积极促进财政体制改革,突出审计重点,加大对财政支出、政府的重大投资项目及专项支出效益的审计力度,防止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从效率、效果和效益的角度来认识财政审计。 Z7%
|'E R
vS%o>"P
(二)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方面 x9XQ
Ta`=c
0
1.规范财政资金分配行为,增强预算执行的法律约束力。认真执行预算法等法律法规,改进预算编制方法,严格履行预算编制程序。细化预算收支项目,深化财政改革。单独向人大编报各地方本级的财政收支预算。及时足额批复预算,努力压缩预留预算支出指标,完善追加支出审批程序,减少资金分配随意性,依法进行预算的调整变动,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 S7
%
F?&n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