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质量的高低优劣,不但对审计工作本身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关系到审计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中能否充分发挥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审计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断增强广大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对审计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一、审计质量控制的概念 9Qj2W
(一)审计质量 NV4g~ +n
所谓质量,一般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所以,内部审计质量应当是质量控制工作的优劣程度。 S)He$B$pp
评价一项质量控制工作的优劣,应当从审计项目的决策、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审计工作的结果这三个方面进行。 6]Q3Yz^h
审计项目决策的正确与否是合格证质量的前提。对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使其在合理、合法、合规的轨道上进行,维护财经法纪的严肃性、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是审计工作的直接目的。所以必须根据党和国家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根据当前审计工作的重点和审计对象的客观情况选择审计对象,确定审计项目。审计项目决策正确,才能保证审计的影响力、才能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o6"*4P|
审计工作效率的高低是审计质量的具体体现,效率的高低涉及审计实施的各个环节,包括初步调查、选择重点、制定方案、调查取证、审查分析、审计记录、审计报告、审计结论及处理决定、审计档案整理等。审计工作的高效率取决于这些环节的高效率。审计质量的内涵之一即指审计工作的效率情况,要想保证审计的高质量就必须取得工作的高效率。 .AV)'j#6P
审计结果的情况是评价审计质量的重要内容。从审计结果评价审计质量,应从两个方面进行衡量,其一是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其二是审计结果的效益性。审计结果的准确性是指审计结果是否客观地反映了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对被审单位进行经济活动的成果是否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评价,对审查出的问题是否进行了合理的处理。审计结果的效益性是指通过审计,各项财经法规、规章制度是否得到严格贯彻执行,管理工作是否有所改善,经济效益是否有所提高。 @|bP+8oU
(二)审计质量控制 \^*<
y-jL
所谓控制,就是对受控对象施加一种能动作用,使其按照控制者的意志运动或按控制者所规定的方向发展。对审计质量进行控制,就是通过对实施审计的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和调节,以保证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管理行为。 j:5%ppIY
根据这个概念,可以明确了解进行质量控制的主体、客体和对审计质量进行控制的依据。 x4Rk<Th"o
由谁对审计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调节的问题,即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必须由实施审计的审计组织和人员对审计质量进行控制,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的一种自我控制行为,所以,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就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 gG54:
审计质量控制的客体是指对一个项目所实施的审计全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其中包括计划阶段、实施审计作业阶段、总结处理阶段及复审阶段的全部作业活动的质量问题。质量问题是通过各种因素反映的,所以控制的直接客体是各种质量因素,这种因素贯穿于审计组织工作的各有关方面和审计实施的全过程,所以审计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Np)3+!^1"
对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必须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它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依据。审计质量标准既不能是审计人员自己制定的,也不是某个内审单位制定的,而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审计机关或审计组织制定并得到广大审计组织和人员承认的标准,是用以衡量与考核审计自身工作质量水平的参照物。没有质量标准就没有衡量的依据,就无法对审计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HOt>}x
二、审计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fbZibcQ%k
(一)全员全过程控制 ba@ax3
搞好审计质量控制,必须在审计组织的领导下,发动全体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即进行全员全过程控制。 mxrG
)n6Y
质量是一项综合指标,它反映工作的综合效果。审计工作的质量问题涉及到审计工作的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个审计人员,只有每个人都注意自己岗位的工作质量,注意相互衔接阶段的质量,大家齐抓共管,共同把好质量关,才能搞好审计质量控制。为此,应建立质量控制责任制,审计组织的领导要有质量责任分工,审计人员要建立质量责任制,工作中实行个人检验、领导检验和互相检验相结合的做法,才能使质量控制工作抓出实效。 质量控制必须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审计的过程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连续过程,后面的工作要建立在前面工作结果的基础上,如果某一阶段或某一部门的工作质量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工作质量。这就要求我们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质量,进而保证工作的总体质量。只有从制定项目审计计划开始,直到复审后立卷归档结束的每一道工序,形成一个严密的审计质量控制系统,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 L{g E'jCC
(二)抓住关键控制环节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