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 >J4_/p>Qs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XeuqZa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Q?vGg{>
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xD1w#FMlQs
3、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u ;I5n
4、存货周转率(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其中:平均存货=(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 tL D.e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平均存货×360)÷销售成本 +&|WC2#
5、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i{=%[c
其中:销售收入为扣除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应收账款是未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 $L?stgU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销售收入净额 #bnFR
6、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98x(2fCvF(
7、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qUCiB}
8、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也称举债经营比率) .t\5H<z
9、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也称债务股权比率) A\WgtM
10、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 ×100% FX\ -Y$K
11、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p3X>
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长期负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Nhs]U`s(g
12、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R:11w#m7w
13、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ndN8eh:OR
14、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Ucv-}oa-?
15、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或年末净资产)×100% `6UW?1_Z5
或=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0LxA+
16、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1+产权比率 k0%4&pU
17、平均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发行在外的月份数)÷12 Uc\\..Cf
18、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净利润-优先股利)÷(年末股份总数-年末优先股数) 2uz<n}IV
19、市盈率(倍数)=普通股每市价÷每股收益
Krz[ f
20、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kpEES{f
21、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价 V+_L9
22、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an.)2*u
23、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净收益)×100% |Zz3X
股利保障倍数=股利支付率的倒数 RoPz?,u
24、留存盈利比率=(净利润-全部股利)÷净利润×100% ,_p_p^Ar\4
25、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扣除优先股)÷年末普通股数(也称每股账面价值或每股权益) aM~M@wS
26、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本期到期的债务(指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与本期应付票据) }*;Hhbox
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流动负债 Aqq%HgY:t
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入÷债务总额(计算公司最大的负债能力) 6:J @
27、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入÷销售额 M++*AZ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入÷普通股数 &%rXRP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入÷全部资产×100%
W&)OiZN
28、现金满足投资比=近5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近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8\/E/o3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净流入÷每股现金股利 ^BW V6
29、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收益=(净收益-非经营收益)÷净收益 u[y>DPPx
现金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活动净收益+非付现费用) SxNs
财务预测与计划 Q']:k}y
30、外部融资额=(资产销售百分比-负债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销售净利率×计划销售额×(1-股利支付率) -49OE*uF
31、销售增长率=新增额÷基期额或=(计划额÷基期额)-1 L
Ktr>u
32、新增销售额=销售增长率×基期销售额 mq>Ag
33、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资产销售百分比-负债销售百分比-销售净利率×[(1+增长率)÷增长率]×(1-股利支付率) W.{#Pg1Da
34、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股东权益本期增加额÷期初股东权益 @:X~^K.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 gQ h;4v
或=权益净利率×收益留存率÷(1-权益净利率×收益留存率) ewD61Y8-
财务估价 p<tj6O
(P-现值 i-利率 I-利息 S-终值 n―时间 r―名义利率 m-每年复利次数) >PfYHO
35、复利终值复利现值 vV,H@WK
36、普通年金终值:或 H;%a1
37、年偿债基金:或A=S(A/S,i,n)(36与37系数互为倒数) 5YJLR;
38、普通年金现值:或 P=A(P/A,i,n) }>fL{};Z"
39、投资回收额:或 A=P(A/P,i,n)(38与39系数互为倒数) RR*<txdN
40、即付年金的终值:或 S=A[(S/A,i,n+1)-1] qK#\k@E
41、即付年金的现值:或 P=A[(P/A,i,n-1)+1] c(i-~_
42、递延年金现值: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WADNr8.
43、永续年金现值: JuKj
44、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 E: L =>}
45、债券价值:分期付息,到期还本:PV=利息年金现值+本金复利现值 :^%My]>T
纯贴现债券价值PV=面值÷(1+必要报酬率)n (面值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按本利和支付) hBOI:4u[
平息债券PV=I/M×(P/A,i/M,M×N)+本金(P/S,i/M,M×N)(M为年付息次数,N为年数) ?E=&LAI#
永久债券 mS6L6)] S
46、债券到期收益率=或 (F
+if
(V-股票价值 P-市价 g-增长率 D-股利 R-预期报酬率 Rs-必要报酬率t-第几年股利) D\bW' k]!
47、股票一般模式:零成长股票:固定成长: 6(VCQ{
48、总报酬率=股利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率或 AS'a'x>8>,
49、期望值: +UB+. 5P
50、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差÷期望值
JstX# z
51、证券组合的预期报酬率=Σ(某种证券预期报酬率×该种证券在全部金额中的比重)即: M
n3cIGL
m-证券种类 Aj-某证券在投资总额中的比例;-j种与k种证券报酬率的协方差 -aXV}ZY"
-j种与k种报酬率之间的预期相关系数 Q-某种证券的标准差 Rq<T2}K
证券组合的标准差: 2>_6b>9]
52、总期望报酬率=Q×风险组合期望报酬率+(1-Q)×无风险利率 W1i
Kn
总标准差=Q×风险组合的标准差 $*{PUj
5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k l0(='
① COV为协方差,其它同上 p(:\)HP)R
②直线回归法 <{JHFU`^
③直接计算法 <G/O!02
54、证券市场线:个股要求收益率 !i2=zlpb[
投资管理 pTX{j=n!
55、贴现指标:净现值=现金流入现值-现金流出现值 @_YlHe&W
现值指数=现金流入现值÷现金流出现值 >x eKO2o
内含报酬率:每年流量相等时用“年金法”,不等时用“逐步测试法” [}N?'foLb
56、非贴现指标:回收期不等或分几年投入=n+n年未回收额/n+1年现金流出量 D9 OS,U/l
会计收益率=(年均净收益÷原始投资额)×100% ==l p\
57、投资人要求的收益率(资本成本)=债务比重×利率×(1-所得税)+所有者权益比重×权益成本 Q+[gGe
JUF
58、固定平均年成本=(原值+运行成本-残值)/使用年限(不考虑时间价值) O
sbY}*S
或=(原值+运行成本现值之和-残值现值)/年金现值系数(考虑时间价值) +MIDq{B
59、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根据定义)=税后净利润+折旧(根据年末营业成果)=(收入-付现成本)×(1-所得税率)+折旧×税率(根据所得税对收入和折旧的影响) dyC: Mko=
60、调整现金流量法:(α-肯定当量) %
Lhpj[C
61、风险调整折现率法: b(&2/|hd
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无风险报酬率+β×(市场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β—贝他系数) |.0/~Xy-
项目要求的收益率=无风险报酬率+项目的β×(市场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 Ky[/7S5E
62、净现值=实体现金流量/实体加权平均成本-原始投资 ck){N
?y
净现值=股东现金流量/股东要求的收益率-股东投资 !LVWggk1
63、β权益=β资产×(1+负债/权益)β资产=β权益÷(1+负债/权益) eo24I0`N
流动资金管理 x~?,Wv|cm
64、现金返回线 H=3R-2L(上限=3×现金返回线-2×下限) 4w}\2&=
65、收益增加=销量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hH>]$J[
66、应收账款应计利息=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O&!+ni
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占用资金=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Ola>] 0l
67、折扣成本增加=(新销售水平×新折扣率-旧销售水平×旧折扣率)×享受折扣的顾客比例 u`xmF/jhQ
68、订货成本=订货固定成本+年需要量/每次进货量×订货变动成本 v[q2OWcL
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储存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每次进货量/2 -SGR)
存货总成本=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TC=TCa+TCc+TCs +^iUY%pm
(K-每次订货成本D-总需量 Kc-单位储存成本 N-订货次数U-单价 p-日送货量 d-日耗用量) h7)^$Hd
69、经济订货量 T2AyQ~5~
总成本 最佳订货次数 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最佳订货周期陆续进货的经济订货量总成本 ><mZOTn e;
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70、再订货点(R)=交货时间(L)×平均日需求量(d)+保险储备(B) R=L×d+B(Ku-单位缺货成本; S-一次订货缺货量; N-年订货次数; Kc-单位存货成本) DGz'Dn
保险储备总成本=缺货成本+保险储备成本=单位缺货成本×缺货量×年订货次数+保险储备×单位存货成本即:TC(S、B)=Ku × S × N + B × Kc 7<<pP
筹资管理 ]8NNxaE3 (
71、 |CexP^;!U
72、实际利率(短期借款)=名义利率/(1-补偿性余额比率)或=利息/实际可用借款额 5wmH3g#0
73、可转换债券转换比例=债券面值÷转换价格 :_~UO^*h
股利分配 Ou"QUn|
74、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收益(市价)=发放前每股收益(市价)÷(1+股票股利发放率) I3uaEv7OZc
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 通用模式:资本成本=资金占用费/筹资金额×(1-筹集费率) !h4S`2oZ/
75、银行借款成本: H[wJ; l
(K1-银行借款成本;I-年利息;L-筹资总额;T-所得税税率;R1-借款利率;F1-筹资费率) #'^!@+)
考虑时间价值的税前成本(K):(P-本金)税后成本(K1):(K1)=K×(1-T) lbZ,?wm
76、债券成本: tO~D
A
>R
(Kb-债券成本;I-年利息;T-所得税率;Rb–债券利率;B-筹资额(按发行价格);Fb-筹资费率) fIu5d6;'
考虑时间价值的税前成本(K):(P-面值)税后成本(Kb)(Kb)=K×(1-T) r :{2}nE
77、留存收益成本: 'ejuzE9
第一种方法:股利增长模型:
Z3<>Z\6D
第二种方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AyB-+oTf(
第三种方法:风险溢价法:(Kb-债务成本;RPc -风险溢价) ;nyV)+t+a
78、普通股成本:(式中:D1—第1年股利;P0—市价;g—年增长率) b8P/9D7K?
优先股成本=年股息率/(1-筹资费率) s^TF+d?B
79、筹资突破点=可用某一特定成本筹集到的资金额÷该种资金在资本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o6|e:2E
80、加权平均资金成本:(Kw为加权平均资金成本;Wj为第j种资金占总资金的比重;Kj为第j种资金的成本 ) o7i/~JkTP
81、筹资突破点=可用某一特定成本筹集到的某种资金额/该种资金所占比重 *6sB$E_y
82、(p-单价 V-单位变动成本 F-总固定成本 S-销售额 VC-总变动成本 Q-销售量 N-普通股数)经营杠杆:公式一:公式二: 财务杠杆:或(D—优先股息;T—所得税率) 9$c0<~B\
总杠杆:DTL=DOL×DFL 或 %<6oKE
83、(EPS-每股收益; SF-偿债基金;D-优先股息;VEPS-每股自由收益) 8xJdK'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或:每股自由收益无差别点: [u;]J*
当EBIT大于无差别点时,负债筹资有利;当EBIT小于无差别点时,普通股筹资有利。 >"q0"zrN,
84、市场总价值(V)=股票价值(S)+债券价值(B)假设 B=债券面值,则: $Q{)AN;m
S=(EBIT-I)(1-T)/Ks Ks—权益资本成本(按资本资产模型计算) Kb—税前债务成本 LY'_U0y4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或=Σ(个别资本成本×个别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 OD-CU8X9
并购与控制 6a[D]46y,2
85、目标企业价值=估价收益指标×标准市盈率(市盈率模型法) z9}rT<hy
资本收益率=息税前利润/(长期负债+股东权益) 7(rTGd0
每股股票内在价值=每股股利现值+股票出售预期价格现值(股息收益贴现模式) QU|{(c
86、经营性现金流量=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付现性质)-所得税=息税前利润+折旧-所得税 'g$~ij ;x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折旧-所得税-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 sesr`,m.,
自由现金流量(CFt)=税后利润-新增销售额×(固定资本增长率+营运资本增长率) M7-piRnd4
87、(V-目标企业终值;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目标企业贴现率);FCFt-目标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aHY]E{
零增长模型:稳定增长模型:是指(K+1)年的自由现金流量 []/=!?5B
88、q比率法:q=股票市值/对应的资产重置成本股票价值=q×资产重置成本(q—市净率) pg1o@^OuL
89、并购价值=目标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1+调整系数)×拟收购的股份比例 C18pK8-
或=目标每股净资产×(1+调整系数)×拟收购的股份数量 mf=, 6fx28
90、并购企业每股收益(市价)=并购后每股收益(市价)×股票:)率 060<wjX6
并购后每股收益=并购后净收益/并购后股本总数 JP)/
O!
=并购后净收益/(并购企业股数+目标企业股数×股票:)率) M p:c.
91、并购收益=并购后公司价值-并购前各公司价值之和 S=Vab-(Va+Vb) fQi7e5
并购完成成本=并购价+并购费用=Pb+F M` Jj!
并购溢价=并购价-目标公司价值 P=Pb-Vb r5%K2q{
并购净收益=并购收益-并购溢价-并购费用 NS=S-P-F 58,_
或 NS=并购后公司价值-并购公司价值-并购价-并购费用 NS=Vab-Va- P-F 5Al59]
目标企业的价值=估价收益指标×标准市盈率(收益法的市盈率模型) {(]B{n
重整与清算 [X0Wfb}{
92、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变现值-负债额)/资产账面总额 {>tgNW>)
经营安全率=安全边际率=(现有或预计销售额-保本额)/现有或预计销售额 ]|18tVXc
判别函数值 x.qn$?3V]
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100;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100;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100;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100;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eUPG){"
成本计算 EgM.wQHR]
93、通用公式:间接费用分配率=待分配的间接费用÷分配标准合计 "5C)
gxI^
某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间接费用分配率×某产品的分配标准 }@=m[Zx#
材料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或实际成本)÷各种产品材料定额销量(或定额成本)之和 wUHuykF
人工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产品实用工时之和 5|f[evQj<S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实用(定额、机器)工时之和 .\M@oF
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辅助费用总额÷对外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uNZJNrV%
各受益车间、产品、部门应分配的费用=辅助生产的单位成本×耗用量 #~*fZ|sq+3
94、(约当产量法) uy)iB'st&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产成品成本=单位成本×产成品产量 RE Dh`Wd
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产成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3GUO
月末在产品成本=单位成本×在产品约当产量 AX}l~
sv
95、(按定额成本计算) 9-[g/qrF
月末在产品成本=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定额单位成本 28JWQ%-
产成品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C?<!6.QmV
产成品单位成本=产成品总成本÷产成品产量 (`x6QiG!
96、(定额比例法) 7\@[e, ^9
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工资)成本=在产品定额材料(工资)成本×材料(工资)分配率 dy N`9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工资)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工资)成本×材料(工资)分配率 |(N4ZmTm
97、成本—数量—利润分析 _?
#}@?
98、基本方程式: "]>JtK
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或 :]iV*zo_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安全边际×边际贡献率 #X'!wr|-
99、边际贡献方程式: kKAK;JQ
利润=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Tzmo
yY
利润=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0M(\xO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销量 L3iYZ>]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jv<BGr=4;
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 w]X~I/6g
盈亏点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 cJj4qXF
资金安全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变现率 3$[!BPLFO
100、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产品边际贡献之和/各产品销售收入之和×100% J5h;~l!y
或=Σ(各产品边际贡献率×各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 Bm2"} =
101、盈亏点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量(或销售额) qFp }+s
102、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gd^1c}UZX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额(或实际订货额)×100% |_/q0#"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利润=安全边际×边际贡献率) 'hfQ4EN
103、敏感系数=目标值(利润)变动百分比÷参量值变动百分比 fw kX-ON
如:销量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销量变动百分比销量敏感系数,也就是营业杠杆系数) VeeQmR?u-
成本控制 O`5PX(J1&
104、变动成本差异分析的通用模式 S
{gB~W
差异=价差+量差 价差=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E:8
量差=(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Em^qN
105、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 K.4t*-<`[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e}Cp;c]=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F$c_
\>
105、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工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 *t.L` G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t,\iF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o,]f E[
106、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f#}P>,TP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 'AU(WHf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wRHNBaEB
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制造费用预算总额/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ts/rV#s~
费用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bVDm m).
107、固定制造费用成本 p&~8N#I#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算数÷产能标准工时 H+y(W5|2/X
二因素分析法: CIAHsbn.A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C"no>A^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预算数-标准成本=(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oG~a`9N%C
三因素分析法: l\<*9m<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zieP!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 _]:wltPv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C1_':-4
=(产能标准工时-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bIbMEMn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0J7)UqMf.
业绩评价 3*C9;Q}
108、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 可控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可控固定成本 sc
dU
部门边际贡献=收入-变动成本-可控固定成本-不可控固定成本 xD+n2:I{
部门税前利润=部门边际贡献-管理费用 vpu20?E>5z
109、投资报酬率=部门边际贡献÷该部门所拥有的资产额 ?4v&TB@
剩余收益=部门边际贡献-部门资产×资金成本率=部门资产×(投资报酬率-资金成本率) ;zVtJG`
110、营业现金流量=年现金收入-支出
a[d6@!
现金回收率=营业现金流量÷平均总资产 剩余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入-部门资产×资金成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