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 NzZ(Nz5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EF&CV{Sw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C,0}lj
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Gw)y<h
3、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m7~B]QE
4、存货周转率(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其中:平均存货=(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 HxK'u4I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平均存货×360)÷销售成本 w&IYCYK_
5、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 K|AUI
其中:销售收入为扣除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应收账款是未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 Ju>Q
QOxi|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销售收入净额 npeL1zO-$
6、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h HHR]e5:
7、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4j;IyQDvM
8、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也称举债经营比率) ;ZB=@@l(
9、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也称债务股权比率) y={ k7
10、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 ×100% *ssw`}yE'
11、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C+\z$/q
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长期负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D*@'%<?
12、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X(N+(1~
13、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PMj"p|:
14、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X,3"4 SK
15、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或年末净资产)×100% y:\<FLR}j
或=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Eet/l]e#a
16、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1+产权比率 6MOwn*%5k
17、平均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发行在外的月份数)÷12 J4]"@0 ?6
18、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净利润-优先股利)÷(年末股份总数-年末优先股数) T.De1Q|
19、市盈率(倍数)=普通股每市价÷每股收益 $Ud9v 4
20、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HL$`&m
21、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价 ;nh_L(
22、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H`<u2fo|p
23、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净收益)×100% &H+ wzx<
股利保障倍数=股利支付率的倒数 tY#&_%W
24、留存盈利比率=(净利润-全部股利)÷净利润×100% qh bagw~
25、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扣除优先股)÷年末普通股数(也称每股账面价值或每股权益) )2"WC\%
26、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本期到期的债务(指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与本期应付票据) 4grV2xtX
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流动负债 &pl)E$Y
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入÷债务总额(计算公司最大的负债能力) Nj4r[5K
27、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入÷销售额 ^Zs^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入÷普通股数 s
j-oaWt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入÷全部资产×100% %D-!<)z
28、现金满足投资比=近5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近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 *HXE5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净流入÷每股现金股利 tM@%EO
29、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收益=(净收益-非经营收益)÷净收益 %dw0\:P?
Q
现金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活动净收益+非付现费用) F+c8
O
财务预测与计划 VB^1wm
30、外部融资额=(资产销售百分比-负债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销售净利率×计划销售额×(1-股利支付率) pV<K=;:x>
31、销售增长率=新增额÷基期额或=(计划额÷基期额)-1 6jMc|he
32、新增销售额=销售增长率×基期销售额 j}lne^ h
33、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资产销售百分比-负债销售百分比-销售净利率×[(1+增长率)÷增长率]×(1-股利支付率) tZ) ,Z<
34、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股东权益本期增加额÷期初股东权益 `0s3to%
7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 W SvhC
或=权益净利率×收益留存率÷(1-权益净利率×收益留存率) k K/>,Eg
财务估价 s'/_0
(P-现值 i-利率 I-利息 S-终值 n―时间 r―名义利率 m-每年复利次数) WjVm{ 7?{
35、复利终值复利现值 S]E|a@kD3
36、普通年金终值:或 `-s]dq
37、年偿债基金:或A=S(A/S,i,n)(36与37系数互为倒数) Y)8 Py1}
38、普通年金现值:或 P=A(P/A,i,n)
z+fy&NPl
39、投资回收额:或 A=P(A/P,i,n)(38与39系数互为倒数) U&^(%W#
40、即付年金的终值:或 S=A[(S/A,i,n+1)-1] m k~F@
41、即付年金的现值:或 P=A[(P/A,i,n-1)+1] 5:+x7Ed
42、递延年金现值: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sAOWI,8!
43、永续年金现值: fZs}u<3Q)
44、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 Mj0jpP<uf
45、债券价值:分期付息,到期还本:PV=利息年金现值+本金复利现值 r"L:Mu
纯贴现债券价值PV=面值÷(1+必要报酬率)n (面值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按本利和支付) |p/[sD+M
平息债券PV=I/M×(P/A,i/M,M×N)+本金(P/S,i/M,M×N)(M为年付息次数,N为年数) Ye^#]%m
永久债券 O?#<kmd/)
46、债券到期收益率=或 =f=>buD
(V-股票价值 P-市价 g-增长率 D-股利 R-预期报酬率 Rs-必要报酬率t-第几年股利) m{*_%tjN0
47、股票一般模式:零成长股票:固定成长: /L`qOr2E
48、总报酬率=股利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率或 fuf'r>1n
49、期望值: 4,`t9f^:
50、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差÷期望值 ME*zMLoF+
51、证券组合的预期报酬率=Σ(某种证券预期报酬率×该种证券在全部金额中的比重)即: K_j*9@
m-证券种类 Aj-某证券在投资总额中的比例;-j种与k种证券报酬率的协方差 gT fA]
-j种与k种报酬率之间的预期相关系数 Q-某种证券的标准差 {Y+e|B0
证券组合的标准差: c]ll89`||
52、总期望报酬率=Q×风险组合期望报酬率+(1-Q)×无风险利率 }!kvoV)]1
总标准差=Q×风险组合的标准差 mst;q@
5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TD ;u"
① COV为协方差,其它同上 ckdCd
J
②直线回归法 0CeBU(U+|R
③直接计算法 |Ntretz`\
54、证券市场线:个股要求收益率 .4z_ohe
投资管理 9-Qu5L~
55、贴现指标:净现值=现金流入现值-现金流出现值 1b7 Q-elG
现值指数=现金流入现值÷现金流出现值 R-Tf9?)
内含报酬率:每年流量相等时用“年金法”,不等时用“逐步测试法” _y [B/C,q
56、非贴现指标:回收期不等或分几年投入=n+n年未回收额/n+1年现金流出量 VyIM ,glu
会计收益率=(年均净收益÷原始投资额)×100% O8*yho
57、投资人要求的收益率(资本成本)=债务比重×利率×(1-所得税)+所有者权益比重×权益成本 ;k1VY
Ie}
58、固定平均年成本=(原值+运行成本-残值)/使用年限(不考虑时间价值) uq!d8{IMu
或=(原值+运行成本现值之和-残值现值)/年金现值系数(考虑时间价值) Urm(A9|N
59、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根据定义)=税后净利润+折旧(根据年末营业成果)=(收入-付现成本)×(1-所得税率)+折旧×税率(根据所得税对收入和折旧的影响) /KgP<2p
60、调整现金流量法:(α-肯定当量) Y4Jaw2b
61、风险调整折现率法: CTB
qX
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无风险报酬率+β×(市场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β—贝他系数) 0VgsV;
项目要求的收益率=无风险报酬率+项目的β×(市场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 AhVV
62、净现值=实体现金流量/实体加权平均成本-原始投资 wx/*un%2
净现值=股东现金流量/股东要求的收益率-股东投资 x1+ V
63、β权益=β资产×(1+负债/权益)β资产=β权益÷(1+负债/权益) x50ZwV&j
流动资金管理 G7#<Jo<8
64、现金返回线 H=3R-2L(上限=3×现金返回线-2×下限) {tXyz[;i1}
65、收益增加=销量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Igd<A=
66、应收账款应计利息=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g'9)Xf4KT
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占用资金=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C%
P"\>5@
67、折扣成本增加=(新销售水平×新折扣率-旧销售水平×旧折扣率)×享受折扣的顾客比例 t] G hONN
68、订货成本=订货固定成本+年需要量/每次进货量×订货变动成本 ]1
bN cq2I
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储存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每次进货量/2 Cm6%wAzC
存货总成本=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TC=TCa+TCc+TCs K{G\=yJ((
(K-每次订货成本D-总需量 Kc-单位储存成本 N-订货次数U-单价 p-日送货量 d-日耗用量) 7@!ne&8Z?
69、经济订货量 ;3O=lo:$~
总成本 最佳订货次数 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最佳订货周期陆续进货的经济订货量总成本 ;`Wh^Qgi
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70、再订货点(R)=交货时间(L)×平均日需求量(d)+保险储备(B) R=L×d+B(Ku-单位缺货成本; S-一次订货缺货量; N-年订货次数; Kc-单位存货成本) OYIH**?
保险储备总成本=缺货成本+保险储备成本=单位缺货成本×缺货量×年订货次数+保险储备×单位存货成本即:TC(S、B)=Ku × S × N + B × Kc =eeZtj.
筹资管理 l !R
>I7
71、 /pgn?e'lk
72、实际利率(短期借款)=名义利率/(1-补偿性余额比率)或=利息/实际可用借款额 kSqMI'89
73、可转换债券转换比例=债券面值÷转换价格 $gcC}tX
股利分配 x1.yi-
74、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收益(市价)=发放前每股收益(市价)÷(1+股票股利发放率) D14i]
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 通用模式:资本成本=资金占用费/筹资金额×(1-筹集费率) <`=(Ui$fD
75、银行借款成本: u85Uy
yN
(K1-银行借款成本;I-年利息;L-筹资总额;T-所得税税率;R1-借款利率;F1-筹资费率) J+nUxF;EE
考虑时间价值的税前成本(K):(P-本金)税后成本(K1):(K1)=K×(1-T) :W}M$5 |
76、债券成本: lDtl6r/
(Kb-债券成本;I-年利息;T-所得税率;Rb–债券利率;B-筹资额(按发行价格);Fb-筹资费率) WaDdZIz4
考虑时间价值的税前成本(K):(P-面值)税后成本(Kb)(Kb)=K×(1-T) ";/,FUJJ
77、留存收益成本: {r[g.@
第一种方法:股利增长模型: L%[b6<
第二种方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RATW[(ZA
第三种方法:风险溢价法:(Kb-债务成本;RPc -风险溢价) FJ
V!B&
78、普通股成本:(式中:D1—第1年股利;P0—市价;g—年增长率) R|t.JoP9
优先股成本=年股息率/(1-筹资费率) Cq%1j[
79、筹资突破点=可用某一特定成本筹集到的资金额÷该种资金在资本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w;DRC5V>
80、加权平均资金成本:(Kw为加权平均资金成本;Wj为第j种资金占总资金的比重;Kj为第j种资金的成本 ) } |? W
81、筹资突破点=可用某一特定成本筹集到的某种资金额/该种资金所占比重 2u^/yl
82、(p-单价 V-单位变动成本 F-总固定成本 S-销售额 VC-总变动成本 Q-销售量 N-普通股数)经营杠杆:公式一:公式二: 财务杠杆:或(D—优先股息;T—所得税率) a*UxRi8
总杠杆:DTL=DOL×DFL 或 CDDOm8
83、(EPS-每股收益; SF-偿债基金;D-优先股息;VEPS-每股自由收益) mRD '@n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或:每股自由收益无差别点: V%'+
ob6
当EBIT大于无差别点时,负债筹资有利;当EBIT小于无差别点时,普通股筹资有利。 6+_qGV
84、市场总价值(V)=股票价值(S)+债券价值(B)假设 B=债券面值,则: lZhd^69y
S=(EBIT-I)(1-T)/Ks Ks—权益资本成本(按资本资产模型计算) Kb—税前债务成本
5wy3C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或=Σ(个别资本成本×个别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 p V`)
并购与控制 .hytn`+9
85、目标企业价值=估价收益指标×标准市盈率(市盈率模型法) 5|bc*iqU
资本收益率=息税前利润/(长期负债+股东权益) wD`jks
每股股票内在价值=每股股利现值+股票出售预期价格现值(股息收益贴现模式) |7E1y
u
86、经营性现金流量=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付现性质)-所得税=息税前利润+折旧-所得税 aiwKkf`\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折旧-所得税-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 OOX[xv!b
自由现金流量(CFt)=税后利润-新增销售额×(固定资本增长率+营运资本增长率) 5(&'/U^
87、(V-目标企业终值;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目标企业贴现率);FCFt-目标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V!gHJ5M
零增长模型:稳定增长模型:是指(K+1)年的自由现金流量 C\5"Kb
88、q比率法:q=股票市值/对应的资产重置成本股票价值=q×资产重置成本(q—市净率) 2VA mL7)
89、并购价值=目标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1+调整系数)×拟收购的股份比例 0%GQXiy
或=目标每股净资产×(1+调整系数)×拟收购的股份数量 222Mm/QN
90、并购企业每股收益(市价)=并购后每股收益(市价)×股票:)率 i.6+CA
并购后每股收益=并购后净收益/并购后股本总数 |$.`4h?
=并购后净收益/(并购企业股数+目标企业股数×股票:)率) xa|/P#q
91、并购收益=并购后公司价值-并购前各公司价值之和 S=Vab-(Va+Vb) xe!6Pgcb
并购完成成本=并购价+并购费用=Pb+F )U
u! x6
并购溢价=并购价-目标公司价值 P=Pb-Vb Pa\"l'!>^
并购净收益=并购收益-并购溢价-并购费用 NS=S-P-F m?
pm)w
或 NS=并购后公司价值-并购公司价值-并购价-并购费用 NS=Vab-Va- P-F H.]rH,8
目标企业的价值=估价收益指标×标准市盈率(收益法的市盈率模型) Tn 3<cO7v
重整与清算 u8i!Fxu
92、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变现值-负债额)/资产账面总额 8k
-l`O~
经营安全率=安全边际率=(现有或预计销售额-保本额)/现有或预计销售额
V/,F6
判别函数值 ^+'\
u;\
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100;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100;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100;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100;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L<MH:
成本计算 zDx*R3%
93、通用公式:间接费用分配率=待分配的间接费用÷分配标准合计 H
mZ
*
某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间接费用分配率×某产品的分配标准 ;-!j,V+$h
材料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或实际成本)÷各种产品材料定额销量(或定额成本)之和 c*HWH$kB
人工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产品实用工时之和 0}iND$6@a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实用(定额、机器)工时之和 "jMSF@lr
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辅助费用总额÷对外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Oa/# 2C~
各受益车间、产品、部门应分配的费用=辅助生产的单位成本×耗用量 z)U/bjf
94、(约当产量法) U%E364;F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产成品成本=单位成本×产成品产量 4-veO3&.h
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产成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7w4BJcq']
月末在产品成本=单位成本×在产品约当产量 cfA)Ui
95、(按定额成本计算) !f!HVna
月末在产品成本=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定额单位成本 `hE
@S |4
产成品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68-2EWq
产成品单位成本=产成品总成本÷产成品产量 86<[!ZM
96、(定额比例法) Rx%SeM2
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工资)成本=在产品定额材料(工资)成本×材料(工资)分配率 nH7i)!cI~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工资)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工资)成本×材料(工资)分配率 hqVxvS"
97、成本—数量—利润分析 Fl0 :Z
98、基本方程式: .sR=Mf7 T
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或 < k?jt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安全边际×边际贡献率 97SOa.@
99、边际贡献方程式: ym.:I@b?6
利润=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wD| eK7
利润=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UUaC@Rs2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销量 {;| >Qn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EX9os
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 0s'H(qE,_
盈亏点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 yEB1gYJB
资金安全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变现率 yITL;dBy
100、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产品边际贡献之和/各产品销售收入之和×100% <b$.{&K
或=Σ(各产品边际贡献率×各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 pZaOd;t
101、盈亏点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量(或销售额) oZSPdk
102、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7ajkp+E6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额(或实际订货额)×100% S<bsrS*$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利润=安全边际×边际贡献率) 8-cCWoc
103、敏感系数=目标值(利润)变动百分比÷参量值变动百分比 ?'I pR
如:销量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销量变动百分比销量敏感系数,也就是营业杠杆系数) bfl%yGkd/|
成本控制 -J\R}9 lIm
104、变动成本差异分析的通用模式 1<TB{}b
Z
差异=价差+量差 价差=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I`
+%ab
量差=(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2GC{+*
105、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 na,i(m?l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z6>Rv
9f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_
q<Ke/
105、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工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 5w$\x+no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NT&skrzW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e|.a)78
106、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hsvRX\_`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 O{w'i|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Tj
v)jD
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制造费用预算总额/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3~[cE<4
费用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4
]31d&3
107、固定制造费用成本 T i!<{>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算数÷产能标准工时 yON";|*\m
二因素分析法: LOX}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3;Ztm$8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预算数-标准成本=(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5gW&p
三因素分析法: |E5\_Z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t`oH7)nut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 rIJv(&l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R-lpsvDDL2
=(产能标准工时-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6WVs>z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qAlPe L:
业绩评价 @=G6fW:
108、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 可控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可控固定成本 )o%sN'U,1
部门边际贡献=收入-变动成本-可控固定成本-不可控固定成本 m(o^9R_=^9
部门税前利润=部门边际贡献-管理费用 z(g6$Y{
109、投资报酬率=部门边际贡献÷该部门所拥有的资产额 CS|al(?~
剩余收益=部门边际贡献-部门资产×资金成本率=部门资产×(投资报酬率-资金成本率) $$f89, h
110、营业现金流量=年现金收入-支出 6Ud6F t6
现金回收率=营业现金流量÷平均总资产 剩余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入-部门资产×资金成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