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税法》基本结构、答题技巧以及命题趋势预测 $rB6<
GI_DhU]~)
一、《税法》教材基本结构 :Y^I]`lR"
|xeE3,8
{ *$9,
2008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科目教材紧密联系当前税法最新政策,体现现行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最新精神。本教材共分17章,三大部分。 B9^R8|V
c3#q0Ma
e9:P9Di(b
第一部分:税法概论(第1章) fGTO
Ii@#
!W~<q{VTs
nB&j
本部分主要介绍税法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为理解税法体系和学习以后各章奠定基础。由于本章不涉及操作能力测试,因而在考试中只以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题型出现,分值较少,平均1~2分。 5(#-)rlGj
VaJfD1zd1
ZF'HM@cfo
第二部分:税收实体法(第2~15章) !+KhFC&Py
6v>z
h
KoF
iQ?
本部分由14个税种组成,主要介绍与注册会计师执业活动关系密切的实体法各税法的政策规定,是教材的核心内容,平均90分左右。14部税法按征税对象不同,又可分为三类: eO[c l B
M _ (2sq
{g_@Tuu
1.流转税法:即以流转额(销售收入、劳务收入)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类税,包括教材第2、3、4章,涉及增值税法、消费税法、营业税法三个税法。流转税法部分在历年考试中分值占20%~30%,各种题型都会出现,计算题、综合题一定会考到这三个税种,因而考生应全面掌握与理解教材内容,明确各税种的区别与内在联系,把握各税种的计税依据确定、掌握每个税种的应纳税额计算。 v ):V
CC#C
Q1T@oxV
2.其它税法:包括的税种有资源税类、特定目的税类、财产行为税类、关税,涉及教材第5~13章,共9个税法,它们是: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关税法、资源税法、土地增值税法、城镇土地使用税法、房产税法、车船税法、印花税法、契税法。这些税在近年考试中合计分值一般占20%左右,题型主要集中在选择题、判断题这种客观题中,有时也在计算题中涉及,但分值较少。考生应理解与熟悉各税法的主要法律规定,特别是征税范围与纳税人、计税依据、减免税、纳税期限与地点等,掌握各税种的应纳税额计算。 ]7vf#1i<
@ae>b
l[*sHi
3.所得税法:即以纳税人收入扣除成本、费用、损失后的余额(纯收入)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类税,包括教材第14、15章,涉及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两个税法。所得税法部分在历年考试中分值占30%~40%,各种题型都出现,计算题、综合题一定会考到这两个税种(2008年取消了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还经常与其它税法或税收征管法结合出综合题,考生应全面掌握与理解教材内容,特别是各所得税法中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减免税规定以及应纳税额计算等。 R&Ci/
*/_@a?
&D*8l?A/1f
第三部分:税收程序法和税务行政法制(第16~17章) Vhph`[dC{
,C:o`fQ\
Y`^o7'Z2^P
这部分内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为核心,它是我国第一部税收程序法,主要介绍了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违反税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等问题。这部分内容包括教材第16、17章,涉及税收征收管理法和税务行政法制两章,在考试试卷中分值一般在10%以内,题型主要分布在选择题、判断题这种客观题中,有些年份有综合题,多见于征管法同流转税法或所得税法结合。学习这部分内容重在理解、熟悉税收征收管理程序上的法律规定,以及违反税法规定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3I*uV!notJ
q~O>a0f0
]! )xr
二、《税法》的答题技巧 P7r4ePtLk{
e8q4O|I_
_Wma\(3$
考生在答题时,如能够正确地把握好答题的技巧,对于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和答题速度都大有裨益。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kFwxK"n@C
enumK\
*~;8N|4<
(一)有的放矢 L$hc,
O^NP0E
lwJip IO
许多考生,为了抓紧时间,盲目地扎进题目里,很容易忽略了需要主攻的题目,结果是一些本来能够解答的题目,因为时间不够,或者因为过于紧张,而不能答出来,这是很可惜的。当你拿到试卷后,应把整份试卷先粗看一下,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题型、题量和主观题(计算题和综合题)的分值有无重要变化;哪些题目是平时训练过的;哪些题目的分值较高。然后,确定主攻题目。主攻题目一般是那些分值较高、较有把握答对的题目。切忌在一些分值低、把握不大的题目上耗费过多的时间。因此,一定要有的放矢,沉着应战。 ls @5^g
wT/6aJoX
u>o<tw%Y
(二)关注答题指导语 PpFsp( )x
G=cNzr9
(Fqa][0
有些考生,一拿到题目不看答题指导语就迫不及待做题,这样很容易答非所问。答题指导语是命题老师对考生回答题目的告诫,是不能不看的,它一般包括:题量、分值、答题要求(如计算题要求列出计算步骤、小数点后保留几位等)。 nq@5j0fK
QiU_hz6?v
[gZDQcU
(三)以阅卷老师为倾诉对象 u`6/I#q`
TPK@*9rI
OZT^\Ky_l
计算题和综合题属于主观题,得分由阅卷老师给出。考生答题的内容是给阅卷老师看的。因此,答题内容一定要让阅卷老师看得清、看得懂,一定要条理清楚、要点分明;一定要字迹整洁、清楚易辨。阅卷老师在批阅试卷时,高度紧张而且辛苦,如果卷面整洁,会让老师赏心悦目;反之,如果卷面涂涂改改、字迹潦草难辨,老师就会产生一种厌烦的心理。所谓“印象分”,也就因此而存在。有时候,这种“印象分”,很可能是决定考生及格与否的关键。 m^A]+G#/
i~8DSshA
xlw 2g<s
特别要注意,在做计算题和综合题时,一定要列出步骤,并作必要的文字说明,但切忌只列出一个算式。有些考生会担心,如果按步骤答题并要进行文字说明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其实未必。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让阅卷老师更加明白你的意图;按步骤答题使你更容易自我纠错。 F.0d4:A+
-l JYr/MSL
PG"@A
不少考生为了提高答题速度,把许多计算步骤合并为一长串复杂的算式。这种作法,会给阅卷老师的批阅带来障碍。如果最终答案与标准答案相符,倒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最终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符,就苦了阅卷老师。他必须仔细地分析你的答题究竟错在哪里。是有关考核点没有掌握,还是纯计算的误差?阅卷老师难免会做出不准确的判断,由此极易导致给分的不准确,通常的情况只会少给分,而不会多给分。而这种给分误差,几乎是不可能被发现和纠正的,因为复卷老师不可能对所有题目重新批一遍。事实上,复卷老师大都只是对已批阅的试题的得分,进行加总复核而已。 D 'n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