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990阅读
  • 0回复

[知识整理]09CPA会计 重难点 答疑班第1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pril411
 
发帖
246
学分
680
经验
5
精华
4755
金币
1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9-11-15
— 本帖被 阿文哥 从 经济法 移动到本区(2012-07-03) —
第一章  总论 ^^uY) AL  
tm oclK-  
一、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作用 +Swl$ab  
二、会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概念 qgWsf-di=  
三、会计要素的定义特征、确认条件、计量属性 E\Iz:ES^  
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要掌握每一要素的定义、特征、确认条件等等。 &'i.W}Ib!  
试题类型:客观题 )`|`PB  
【例题1-1】根据资产定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产特征的是(    )(2007年试题)。 j{t r''yN  
A.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 Q0 ezeo  
B.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5x0p a  
C.资产是由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VJr~h "[  
D.资产能够可靠地计量 $S?x B$  
【答案】D X`E}2|q'  
【解析】资产能够可靠计量不是资产的特征,是确认资产的条件。 R5},E  
【例题1-2】下列各项中,属于利得的有(    ) (2007年试题)。 t > 64^nS  
    A.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 W8]?dL}|  
    B.投资者的出资额大于其在被投资单位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金额 RWDPsZC  
    C.处置固定资产产生的净收益 %6V=G5+W  
    D.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其公允价值的差额 u1z!OofN>  
E.以现金清偿债务形成的债务重组收益 51AA,"2[_  
【答案】CDE b?M. 0{"H  
【问题】利得和损失能够只依据会计科目来判断吗?认为计入到营业外收支中的才是利得或损失对吗?还是要判断这个事项是不是日常的经营活动?在债务重组中的存货要确认营业收入,那么这个事项是利得么? 7Y 4D9pw  
【解析】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eXLdb-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bC@^Y&}  
利得和损失由于与非日常活动相关,所以不是收入和费用。利得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和计入当期利润的情况。 :.-KM7tDI1  
区分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很重要。上市公司必须单独披露“非经常性损益”。中国证监会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对非经常性损益给出的定义: m60hTJ?N)  
(1)与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 |`I9K#w3  
(2)虽与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该交易的性质、金额和发生频率,影响了正常反映公司经营、盈利能力的各项交易产生的损益。 eq2L V=d{m  
利得和损失包括: =(,kjw88w  
1、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n:<Xp[;R  
2、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定额或定量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 Dn>C :YS`  
3、企业合并的合并成本小于合并时应享有被合并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损益; Q"LlBp>t|#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S@,x^/vT  
5、债务重组损益;等等。 Z#;\Rb.x7  
四、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 r b>2l3g*  
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规定情况下可以采用其他计量属性。 *li5/=UC5*  
【例题1-3】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ph ~ #{B(\  
A.    按照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对负债计量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7{rRQ~s&g9  
B.    按照购置时所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对资产计量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4;IZ}9|G  
C. 相关资产及同类或者类似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报价时,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以现值为基础确定 ~dsx|G?p  
D. 重置成本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 `+Mva  
【答案】D 0V2~  
【解析】为按照当前市场条件购买相同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W1!jI@  
N45@)s!F9j  
第二章  金融资产 [S.zWPX9{  
`;Fs  
一、各类金融资产确认计量的要求 JJ_KfnH  
1.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 ?,'jI*1  
2.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对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进行后续计量。 .+ic6  
3.持有期间取得(实现)的股利、利息均确认为投资收益。 4J[csU  
类别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    贷款 IPY[x |  
性质    衍生/非衍生金融资产    非衍生金融资产 3/s u1M[  
初始计量 ?/Aql_?3  
    以公允价值计量,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构成初始账面价值组成部分 .MxMBrM  
后续计量    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摊余成本=初始确认-累计摊销-减值损失-已偿还本金 # o\&G@e}  
减值损失及恢复    不计减值损失    减值损失=减值时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恢复时: iA "H*0  
①债务工具的减值损失通过损益予以转回;②权益工具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    减值损失=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低于当期摊余成本的差额; cgQ2Wo7tCq  
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价值恢复时原确认的减值损失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g+M=jq _  
转换和重分类    不得相互转换    允许重分类为以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违背持有至到期的最初意图且出售比例较大,应将该类投资重分类,且两个会计年度不得有该类投资。但不包括距离投资到期日较近、已收回几乎所有初始成本或出售是企业无法控制等原因。 t..@69  
重分类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计入资本公积     DeN$YE#*  
处置    该业务的投资收益为处置收入与初始确认之差,包括: sR$/z9w  
1.处置收入与账面价值的差; o-AAx#@  
2. 原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结转。 j6r wlwN  
    该业务的投资收益为处置收入与股票初始确认或债券摊余成本之差,包括: aSSw>*?Q  
1.处置收入与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的差; yyjgPbLN=  
2.原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金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结转。    该业务的投资收益为实际收到金额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的差 ,z$ U=u o  
核算明细    成本、公允价值变动    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公允价值变动    成本、利息调整、 lYrW"(2  
应计利息    本金、已减值、利息调整 yMb.~A^$J  
二、金融资产转移 %BkPkQA  
(一)    终止确认 \mwxV!!b$  
1.判断 f[$Z<:D-ve  
①企业以不附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②将金融资产出售后按照公允价值回购。 c/G ^}d%  
2.计量 q0_Pl*  
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转移对价-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变动累计利得; n{%[G2.A  
(二)    不得终止确认 ~0{F,R.$  
1.判断 7(zY:9|(  
①企业采用附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②将金融资产出售后按照固定价格回购。 &<5oDdC  
2.计量 %e=UYBj"  
继续确认所转移的金融资产并将收到的对价确认为负债(例如附追索权的票据贴现)。 cvnRd.&  
(三)    继续涉入 kQtnT7  
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但未放弃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按照其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并相应确认有关负债。 h{VGh kU9f  
1.判断: !ma'*X  
转出方没有放弃对该金融资产的控制,转入方不具有将金融资产整体出售给与其不存在关联方关系的第三方的能力,转出方不应终止确认。 Q"`J-#L  
2.计量 y]%Io]!d  
通过担保方式继续涉入,在转移日按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财务担保金额两者之中的较低者,确认继续涉入形成的资产,同时按照财务担保金额和财务担保合同的公允价值之和确认继续涉入形成的负债。资产负债对应的收入费用不得相互抵销。 Z OHGGO]1M  
【问题】教材P58,请详细解释一下对于继续涉入资产的会计处理。(学员对此提问的很多) #xxs^Kbqa#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