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G+v0_1
【知识点】:内部控制手段类指引 'l&bg 8K9
M)Z3q
控制手段类应用指引偏重于“工具”性质,往往涉及企业整体业务或管理。控制手段类应用指引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至第18号,内容依次为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等四个指引。应重点关注全面预算和信息系统。 q-R'5p\C?|
VB&`g<
(一)全面预算 p?e-`xs
.xV^%e?H
全面预算作为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通过将企业的资金流与实物流、信息流相整合优化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然而,企业要想使全面预算管理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要特别关注和防范预算管理中的风险。 j@C
*kj;-
b1Fd]4H3P
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需关注的主要风险 ; wKsi_``@
v|@1W Uc,g
(1)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发展。 1vUW$)?X
1`v$R0`!
(2)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目标难以实现。 1/ <Z6 ?U
2{I+H'w8:
(3)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 h"%G=:
.XPPd?R
2.内部控制要求与措施 Ot([5/K
*wu|(t_ A
企业应当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履行全面预算管理职责,其成员由企业负责人及内部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5u;\b>*
I_
3{i`g
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拟定预算目标和预算政策,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组织编制、平衡预算草案,下达经批准的预算,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考核预算执行情况,督促完成预算目标。 VK3e(7b
FC
}r~syqA
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设预算管理工作机构,由其履行日常管理职责。预算管理工作机构一般设在财会部门。 m 7/b.B}
<nbc
RO.
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协助企业负责人负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l$DQkbOj
#xfPobQ>il
(1)预算编制 4)+L(KyB2
H#FH'@J
①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制度,明确编制依据、编制程序、编制方法等内容,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避免预算指标过高或过低。企业应当在预算年度开始前完成全面预算草案的编制工作。 8s)(e9Sr
OoOr@5g
②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综合考虑预算期内经济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编制年度全面预算。 5%;=(Oig
b2G1@f.U
③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当对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在综合平衡基础上提交的预算方案进行研究论证,从企业发展全局角度提出建议,形成全面预算草案,并提交董事会。 Lu9`(+
@D7/u88|
④企业董事会审核全面预算草案,应当重点关注预算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全面预算与企业发展战略、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相协调。企业全面预算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章程的规定报经审议批准。批准后,应当以文件形式下达执行。 hhcO
]*
jV~+=(w)
(2)预算执行 b_>x;5k
1CA%nqlng
①企业应当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明确预算指标分解方式、预算执行审批权限和要求、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等,落实预算执行责任制,确保预算刚性,严格预算执行。 <z
R
CT
3"p'WZ>
②企业全面预算一经批准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应当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 -i*]Sgese
$
nHf0.V1
③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应当加强与各预算执行单位的沟通,运用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资料监控预算执行情况,采用恰当方式及时向决策机构和各预算执行单位报告、反馈预算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其对预算目标的影响,促进企业全面预算目标的实现。 t2RL|$>F1
iNv"!'|
④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和各预算执行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通报预算执行情况,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x"BP
"s.s(TR8
⑤企业批准下达的预算应当保持稳定,不得随意调整。由于市场环境、国家政策或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导致预算执行发生重大差异确需调整预算的,应当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 [VY265)g
VkZ3 Q7d
(3)预算考核 H.#zbKj
0+6=ag%
①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对各预算执行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切实做到有奖有惩、奖惩分明。 )2: ,E
:[!b";pR
②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当定期组织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必要时,实行预算执行情况内部审计制度。 N.dcQQ_iS
A!IZIT5)m
③企业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工作,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核过程及结果应有完整的记录。 33OkYC%e
{q.|UCg[
L
(二)合同管理 ]qO*(m:}o
=H/ 5
1.合同管理需关注的主要风险 &*9' 0
u
-A_l<K
(1)如果企业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会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yt1dYF0Xq
e1Bqd+
(2)如果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有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 `[F[0fY-
#@}wl
(3)如果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则会损害企业利益、信誉和形象。 rL|9Xru
UYvdzCUh
2.内部控制要求与措施 5m9;'SF
@f`s%o
(1)企业对外发生经济行为,除即时结清方式外,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业人员参与相关工作;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应当予以纪录并妥善保存。 w<O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