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u)3X.O
重要性: 1OJ:Vy}n
一、重要性的含义 t-/%|@?D
重要性概念可从下列方面进行理解: .o
fYFK
(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A(<-
U|
(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ujDAs%6MZ
(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 [D/q%
注意: y<B "
第一,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y5l4H8{h}
第二,重要性确定包括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和特定交易类别、账户余额和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3{,Mpb@
第三,在计划审计工作和形成审计结论阶段都要运用重要性水平; Qza[~6
第四,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 p61"a,Xc
第五,注册会计师应当制定一个比重要性水平更低的金额(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以便评估风险和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使用整体重要性水平(将财务报表作为整体)的目的有:(1)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3)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在形成审计结论阶段,要使用整体重要性水平和为了特定交易类别、账户余额和披露而制定的较低金额的重要性水平来评价已识别的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和对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的影响。 rs\*$2
0
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0z\=uQ0
确定的时间:在计划审计工作时 HaLEQ73
确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nEs l
1.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g,x$z~zU{
注册会计师通常先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再选用适当的百分比乘以该基准,从而得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M*@MkN*u&
注意: +)ro
EJ_
第一,在选择基准时应考虑的因素:财务报表要素;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被审计单位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Mv)c/_u
第二,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需考虑与具体项目计量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 RU[{!E
2.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i"U3wt|A
(三)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07$aQYcd
通常而言,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75%。 ~l.]3wyk
注意: wwE9|'Ok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为整体重要性50%的情况:(1)非连续审计;(2)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3)项目总体风险较高。 +]UPY5:F
75%的具体情况:(1)连续审计,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少;(2)项目总体风险较低。 d6~wJ MFl
(四)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 >YPfk=0f0
MQp1j
:CK
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修改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和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如适用)的原因:(1)审计过程中情况发生重大变化;(2)获取新信息;(3)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的了解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