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16132
- 学分
- 16242
- 经验
- 2562
- 精华
- 49
- 金币
- 0
|
第四章 审计抽样 SJXA 审计抽样基本理论知识: 6bXP{,}Gp 1.审计抽样的适用的范围 ;
wpX (1)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 /`b(} m (2)控制测试: -{tB&V~+v ①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 ~s[St0 ②对于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询问、观察等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涉及审计抽样。 3tZC&!x? (3)实质性程序: |sIr}} ①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以验证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如应收账款的存在性),或对某些金额作出独立估计(如陈旧存货的价值); R
| &+g\{; ②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U/|;u;H= 2.抽样风险与(由抽样引起的风险)非抽样风险 x%WL!Lo
只要有抽样就存在抽样风险,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向关系。控制抽样风险的唯一途径就是控制样本规模。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 z|5Sy.H> (1)控制测试时的抽样风险 ER ^#J** ①信赖过度风险,是指根据样本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实际,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低于”实际水平,从而影响审计“效果”。 VYj*LiR ②信赖不足风险,是指根据样本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实际,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高于”实际水平,从而影响审计“效率”。 jZ5 mpYUO (2)细节测试时的抽样风险 >cE@m=[ ①误受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从而影响审计“效果”。 BnL [C:| ②误拒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从而影响审计“效率”。 U fzA/ 只要使用了审计抽样,抽样风险总会存在。 2
u{"R
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因而可以降低、消除或防范。非抽样风险“不能量化”,但可通过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对审计工作进行适当的指导、监督和复核,以及对注册会计师实务的适当改进,可以将非抽样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的水平。注册会计师也可以通过仔细设计其审计程序尽量降低非抽样风险。 _K#LOSMfj/ 3.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方法的选用 |~y>R#u8pm 注册会计师在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方法之间进行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 d;-/F b{4 (1)统计抽样的优点:统计抽样能够客观地计量抽样风险,并通过调整样本规模精确地控制风险,这是与非统计抽样最重要的区别。统计抽样还有助于注册会计师高效地设计样本,计量所获取证据的充分性,以及定量评价样本结果。 \~O}V~wE (2)统计抽样的缺点:统计抽样可能发生额外的成本。 ,8vqzI (3)非统计抽样如果设计适当,也能提供与设计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同样有效的结果。注册会计师使用非统计抽样时,必须考虑抽样风险并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但不能精确地测定出抽样风险。 -x)zyq6 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的区别 ox2?d<dC6 (1)在确定样本规模时:统计抽样——必须对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进行量化 >Wbt_%dKy 非统计抽样——运用职业判断确定样本规模 #go!"HL (2)在评价抽样结果时:统计抽样——能够精确地量化抽样风险 rpZ^R}B%*v 非统计抽样——只能确定有抽样风险的存在但不能量化 bhq s%B!: 4.审计抽样与职业判断 -S7y1 ) 7 不管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两种方法都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实施和评价样本时运用职业判断。虽然传统上将非统计抽样称作判断抽样,但这并不代表统计抽样不需要职业判断。 GF3"$?Cw 分层。如果总体存在重大的变异性,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将总体分层。 Z^ e?V7q 5.审计抽样与审计程序 N!u(G 对选取的样本项目实施的审计程序通常也与使用的抽样方法无关。 =(-oQ<@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