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mC>
【覃超】 =snJ+yn!
我作为过来人的看法:我觉得我这一生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在同济大学读研的时候辍学,现在看来,国内读研就是浪费时间,青春和钞票。所以我推荐你去工作。 `$;%%/tx
另外即使工作,10w(默认是人民币的话)在国内现在这样的物价,也只是砸牙缝,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ehR6b
==== 来,我的补充 ==== :NwFJc
看到大家这么热情,有意思,今天特地多花点时间阐述阐述。 , YE+k`:
1. 有人问我本科哪儿的,或者问我不是CMU的吗?我澄清我本科是同济计算机,当时一来土二没钱三没见过世面没有思想觉悟,所以兢兢业业读完了4年的本科,一点没有辍学想法,现在看来无疑是人生最大的一段浪费时间。别说跟之前的比尔盖茨或者现在我的老总Zuck比,就算跟组里一起做iOS的Grant Paul比,都只能说差距巨大。我本科读完后,去Google实习还有在网上一直做TopCoder,当时TopCoder光景好,财源滚滚,另外去Google实习收到kaifu的赐教,顿时开窍了,才下决心辍学同济研究生,去准备GRE和托 福考试,在北京封闭读书半年,终于拿到CMU master的offer,远赴西域读书。当然,同样我当年翅膀未硬,思想不够成熟同时家底不厚,不敢辍学CMU,花了16个月拿到学位,终于于三年前进入Facebook的大门。为什么是Facebook,其实还是得益于Kaifu在Google TGIF上面的一句话:“以后如果Google会去崇拜哪个公司的话,这个公司不会是微软或者IBM,可能是Facebook(注意,他说的是可能)”。当时在场听的人很多,但是大多数当耳边风;我10年初面试Facebook谈好offer,过了2年公司上市,而如今已是第三年中页,早已财务自由,说明什么? 说明: 1) 机遇只属于准备好的人 2) 在自己的领域,好好向巨擘前辈取经,同时好好理解和执行,胜过自己埋头苦干好多年. +>mU4Fwp
2. 另外,我很奇怪为什么我的答案是112票,而第二名答案是136,我却排在前面?难道是因为不同人的票权重不一样吗? 如果是的话,那我高兴知乎又进步了!如果最后第二名的答案真正上升到第一,我像这是知乎的悲哀。第二个答案就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推崇的中庸之道,乍一看觉得有理,而且语言特别祥和,但是你仔细一读,寥寥几千字全是废话,其中心思想只需一句话“每个人不一样,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楼主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做决定,要follow your heart!要努力!” 哈哈,和人民之报或者新闻联播真有一拼啊!同时用散文式行文和抒情似措辞一点缀,我顿时觉得自己穿越回高中,在考语文做阅读理解。我无奈同时悲愤“知乎这原本一块净土,现在渐渐被这种码字党和心里鸡汤党占领;写一些网上和电视上写烂的文字,动不动就说什么follow your heart。这大概能解释为什么现在知乎的用户返回度在下降,因为答案越来越不酷了 :( 就好像这个问题,我当然也可以说,题主自己的情况只有题主自己最清楚,旁边的人没人比你更加了解之类的,然后放两个心灵鸡汤“what does not kill us makes us stronger!!” 再专业一点,比较一下读研和工作的利与弊,或者在分析一下两者的得与失等等;最后提主得到什么呢? 还是迷茫,不知道怎么决定,喝了一肚子鸡汤,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tFLx#e#
3. 最后还有一些人不同意我的答案(不同意很正常,每个人都可以言论和思想自由),然后变得愤怒,愤怒地写答案反驳,还有说我有损同济之类的,我真的觉得很幼稚。我没时间费口舌,只借用普京的一句话:“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 $*0XWrE
【唐伟志】 Rwmr [g
最近重读台湾清华大学动机所彭明辉教授的《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彭明辉谈困境与抉择》,这本书自从高三以来对我影响都比较大,尤其是有时候目标不坚定、抵制不了诱惑或者难以抉择时都会读一读,心里就会安静得多。以下摘自彭教授的书: n)]u|qq
常有学生满怀忧虑地问我:“老师,我很想先当完兵,工作一两年再考研究所。这样好吗?” J72kjj&C
“很好!这样有机会先用实务来印证学理,你念研究所时会比人更了解自己要的是什么。” jvE&%|Ngw
“可是,我怕当完兵又工作后,会失去斗志,因此考不上研究所。” kf",/?s2Z
“那你就先考研究所好了。” gWjz3ob
“可是,假如我先念研究所,我怕自己又会像念大学时一样茫然,因此念得不甘不愿的。” _ =O;Lz$x
“那你还是先去工作好了!” `@ Ont+
“可是……” #)%dG3)e
我完全可以体会到他们的焦虑,可是却无法压抑住对于这种对话的感概。其实说穿了他所需要的是两年研究所加两年工作,一边加深知识的深广度和获取实务经验。 MIAC'_<-e
先工作或先升学,表面上大相劲庭,其实骨子里的差别根本可以忽略。在“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故事里,主人原本喂养猴子的果实是“早上四颗下午三颗”,后来改为“朝三暮四”,猴子就不高兴而坚持要改回到“朝四暮三”、先工作或先升学,其间差异就有如“朝四暮三”与“朝三暮四”,原不值得计较。但是,我们经常看不到生命过程中长远而持续的累积,老爱将一时际遇中的小差别夸大到生死攸关的地步。 /EM=!@ka
最讽刺的是:当我们面对两个可能的方案,而焦虑得不知何所抉择时,通常表示这两个方案或者一样好,或者一样坏,因而实际上选择那个都一样,唯一的差别只是先 后之序而已。而且,愈是让我们焦虑得厉害的,其实差别愈小,越不值得焦虑。反而真正有明显的好坏差别时,我们轻易的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可是我们却经常看不 到长远的将来,短视地盯着两案短期内的得失:想选甲案,就舍不得乙案的好处;想选乙案,又舍不得甲案的好处。如果看得够远,人生长则八、九十,短则五、六 十年,先做那一件事又有什么关系?甚至当完兵又工作后,再花一整年准备考研究所,又有什么了不起? l(tMo7iPa
当然,有些人还是会忧虑道:“我当完兵又工作后,会不会因为家累或记忆力衰退而比较难考上研究所?”我只能这样回答:“一个人考不上研究所,只有两种可能: 或者他不够聪明,或者他的确够聪明。不够聪明而考不上,那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假如你够聪明,还考不上研究所,那只能说你的决心不够强。假如你是决心不够 强,就表示你生命中还有其它的可能性,其重要程度并不下于硕士学位,而你舍不得丢下它。既然如此,考不上研究所也无需感到遗憾。不是吗?”人生的路那么 多,为什么要老斤斤计较着一个可能性? 7tT L,Nxe
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一生背运:高中考两次,高一念两次,大学又考两次,甚至连机车驾照都考两次。毕业后,他告诉自己:我没有人脉,也没有学历,只能靠加倍的诚恳和努力。现在, 他自己拥有一家公司,年收入数千万。一个人在升学过程中不顺利,而在事业上顺利,这是常见的事。有才华的人,不会因为被名校拒绝而连带失去他的才华,只不 过要另外找适合他表现的场所而已。反过来,一个人在升学过程中太顺利,也难免因而放不下身段去创业,而只能乖乖领薪水过活。福祸如何,谁能全面知晓?我们 又有什么好得意?又有什么好忧虑? Bd13p_V"6
人生的得与失,有时候怎么说也不清楚,有时候却再简单也不过了:我们得到平日努力累积的成果,而失去我们所不曾努力累积的!所以重要的不是和别人比成就,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功不唐捐,最后该得的不白少你一分,不该得的也不白多你一分。 >RmL0d#B
好像是前年的时候,我在往艺术中心的路上碰到一位高中同学。他在南加大当电机系的副教授,被清华电机聘回来给短期课程。从高中时代他就很用功,以第一志愿上 台大电机后,四年都拿书卷奖,相信他在专业的研究上也已卓然有成。回想高中入学时,我们两人的智力测验成绩分居全学年第一、第二名。可是从高一起我就不曾 放弃过自己喜欢的文学、音乐、书法、艺术、和哲学,而他却始终不曾分心去涉猎任何课外的知识,因此两个人在学术上的差距只会愈来愈远。反过来说,这十几二十年来我在人文领域所获得的满足,恐怕已远非他所能理解的了。我太太问过我,如果我肯全心专注于一个研究领域,是不是至少会赶上这位同学的成就?我不这样想,两个不同性情的人,注定要走两条不同的路。不该得的东西,我们注定是得不到的,随随便便拿两个人来比,只看到他所得到的,却看不到他所失去的,这有什么意义? R?,XSJ
一个大四的学生问我,他的能力是否适合往社会学的学术领域发展。我很诚实地回答:“不知道,至少要等你三十岁以后我才有机会知道,也许还得要等到你四十岁以后才知道。”其实知道不知道并不重要,人生最重要的是尽心做人,尽兴地活。至于成就,成也在天,不成也在天,就毋须为此挂虑了。 Wf$P+i*
PS:所以题主,任何人也帮不了你做决定,但是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不如Follow Your Heart。至于走哪条路,不过是“朝四暮三”和“朝三暮四”的区别。不是么? 7bam`)n
具体点说,如果你工作,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喜欢现在这份工作,如若不满意,再读金融的研究生转行也不是不行;如若你现在对金融行业就十分期待,那么大可读研直接进入这一行业。出名要趁早,是不是就让很多人挂着“职业生涯与规划”的头衔告诉你这是对的那是好的。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你的。 Q;p%
VQ
【Eric Kwok】 hKK"D:?PRs
我是来反驳覃超的回答的。 .TRp7
4
同样作为同济的学子,我对于其这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说法表示强烈的抗议。 O`0A#h&No
不知道他的本科生在哪里就读,如果他仅仅是研究生在同济就读,就简单粗暴的对同济的研究生教育进行贬低是片面的。 llBW*4'
当然我并不是说同济的研究生多好,不是这样,同济作为一家优势专业和劣势专业差距巨大的学校,口碑往往呈现两极化,建筑土木等优势专业的学生和经管哲学方向的学生在同济的生活经历是天差地别的,就覃超的回答来看,就读的研究生方向应该不会是同济的优势专业。 \]t}N
但是我同意其部分评论,这些评论并不是针对同济,而是当下中国的研究生教育。 dy0xz5N-
楼主之所以在考研和就业之间犹豫不决,很大程度是因为 ];}7
%3
1、10W的年薪并不高,毫不客气的说,我们班本科生毕业就参加工作的同学,一半以上工资都要比这个高;
+@C|u'
2、楼主的考研并不理想,因此选择考研有很大的风险。 0R?LWm
j
所以就清楚了,楼主不是在比哪个选择更好,而是想知道哪个选择更不靠谱。 N^tH&\G\m
既然如此,我给楼主的简易是,重点观察选择的研究生方向能否让你在今后三年有很大的提升。在此我可以给一些衡量标准: 71yf+xL
1、导师是否给力,比如说有工作室等等,能够给你提供一个平台在研究生阶段就开始半工作状态; %?:eURQ
2、是否有出国或交流机会,以及其他的校内外交流,甚至有没有可能拿到多个学位; Nf{tC9l
3、该校的这个专业在全国竞争力如何,师资力量、基本设施等等; Q|HOy8O}Z
4、专业前景如何,是否在三年后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已经自己是否喜欢。 _/[(&}M
以我这个专业为例,学院的导师很多是业界翘楚,几乎个个都有工作室,研究生50%+的出国率(含交流),将近三分之一拿双学位,你觉得这种研究生和10W的年薪相比,你选哪个? a
s?)6
而如果仅仅只是和本科一样,再上三年的学,导师天天看不到,最后稀里糊涂的写了论文拿了学历就走人,那你可真就是白瞎三年了。 FHu+dZ
PS:请不要对我的专业妄加指责,说句难听的,即使你也是同济的学生,你对非本学院的其他专业的了解度不会高到哪里去,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情况,不要因为你不知道就简单粗暴的认为不存在。 3H/4$XJB
PPS:我没有任何轻视覃超的意思,对于其成就我是佩服的,但是单纯的将其成就和研究生辍学划等号就有失偏颇了。你的成功是你的,你可以传播经验,但请不要一棒子打死,如果你觉得自己说的非常正确,那么请将读研与工作的得失论述清楚,不然如何服众呢?【知乎】 4^BHJO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