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nTan】 {M$8V~8D
“借”、“贷”的区分基于会计恒等式的拓展,我们来看会计恒等式: @rdC/=Y[
1、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 U--ER
r8
——由于:所有者权益=初始投入的资本(简化为股本)+留存收益(简化为留存利润),得到: #QB`'2)vw
2、资产=股本+留存利润+负债=股本+利润-分红+负债 }Ag2c; aaq
——由于:利润是结转科目,利润=收入-成本-费用,那么得到: l%:_#1?isf
3、资产=股本+收入-成本-费用-分红+负债 SVHtv
0Nx
——把负号科目调整到等式另一边,得到: #nd
,c n
4、资产+成本+费用+分红=股本+收入+负债 `<Ftn
我们得到了调整后的拓展的会计恒等式,恒等式左边的科目增加记为“借”,右边的科目增加记为“贷”;减少反之。恒等式要保持恒等,故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
8
vy
在恒等式中,贷方可以看作企业经济利益的来源——“钱”是股东投的,还是借来的,还是自己销售挣的?借方可以看作经济利益的流向,“钱”是形成资产了,还是花掉了,还是分配给股东了 uJ$"2<O
【hb Umbrell】 YJ0[BcZ
这个问题之前入门时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所有的教材和资料都莫衷一是。“只是符号”这种话。岂是向学之态度。
aqN.5'2\
直到后来,学了日语,了解了福泽渝吉之后才贯通了源流。 MWuVV=rd8a
现按时间轴略述一下: _\<M58/z
借贷记账法起源于意大利。而在当时奠定了西式复式记账全部基础的就是意大利广泛应用并日臻完善的银钱业簿记。 qnlj~]NV
所谓的银钱业,大致与银行相似。银钱业不同于生产业和商业的主要方面在于它以货币资产作为资本,以让渡资金的使用权而取得利息收入为主要目的,经营银钱业的商人一方面收存经营商的游资,给以利息;另一方面又把钱贷以更高利息给其他经营商,赚取差额。 G@;aqe[dB
为了适应借贷业主记录款项的借出和贷入的需要。把借贷业主的账户分为 &0"`\~lA
(意大利语威尼斯方言)dare和avere。 4H:WpW*r
dare ——指借出款项,即债权增加(应收款),表示现金流出。(放贷了啦!) M1i|qjb:l
avere ——指收入款项,即债务增加(应付款),表示现金流入。(吸储了啦!) ^q6~xC,/
则dare与avere的最初意义可知。是以银行业为主体的记账方法。 KXGs'D
内涵的起源如上述 ppYz~ {"r
下面开始叙述(dare、avere)到(借、贷)的字面演变 l%IOdco#
第一步,复试记账慢慢影响逐渐扩大到工商和生产,意大利的学者卢卡·帕乔完善了这种记账方法,使其适用于任何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的核算。在记账符号的选择上,用意大利语的debito和credito分别取代了威尼斯方言的dare与avere。在意大利语中,credito意为债权,debito意为债务。直到最终为了适应复试记账的发展而成为了符号,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M c$V
(但如今银行业依然可以用借和贷来直观理解。不信你的银行卡叫什么?借记卡!因为你存钱给银行,银行表示欠你钱。而买房,你借银行钱,所以叫贷款!) p)ONw"sb
第二步,随着经济发展,复试记账法传到欧洲,英国学者欧文进一步完善这种记账方法,在记账符号的选择上,用英语的debit与credit分别取代了意大利语的debito和credito,在英语中debit意为债务,credit意为债权。 3m^BYr*y^
第三步,时代在发展,日本学者福泽渝吉于明治6年(1873年)翻译了美国的会计教科书,取名『帳合之法』(记账的方法),在这里福泽渝吉用日语“貸す”和“借りる”来翻译。 4>W`XH
貸す-credit pqe
tYu
借りる-debit g,;MV7yE
这两个日语单词的意思 qRFN@ID$
貸す:借出,借给。 (债权增加) DjKjEZHgM
借りる:借入,借到。(债务增加) #.@=xhK/
福泽渝吉不愧是改变时代的学者。他的翻译直接取自源头。从银行业的角度来对应。我个人觉得他的选择非常深刻。 x<l1s
到这里借、贷这两个汉字终于出现了。 \z{Y(dS
这两个汉字本意如下 t&xx-4
贷:施也。謂我施人曰貸也。(说文解字注) JjmL6(*ui
借:假也 (说文解字注)引申为假借、借进、借出。如借无不给。——《晋书·阮裕传》,书非借不能读也。这里取借进的意思。 fin15k
而日语在引入汉字时主要是借型。借助汉字表意强的特性来作为文字表达。所以这两个日语单词中的汉字,实际就是古代汉语借与贷这两个字的本意。 ![ QQF|
第四步,当然就是国内引进了,中国近代大举学习日本。在汉字上有不少倒传的现象。这里。再一次把借和贷引入回来。却刚好是原来本意。再一次感到汉字的伟大。 8%4`Yj=
到此为止。借贷记账中的借和贷这两个汉字的出现。就不是那么没理由的了。个人觉得非常之贴切合适。也符合会计的历史轨迹,初学者也就不会对字面困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