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声明书 Representation letter
什么是“声明书” [0040]
我们大概都见过(管理层)声明书了,它是干什么用的呢?
声明书是审计师万般无奈之后的终极武器。在任何一个审计中,审计师都会对于有些科目和有些事项无法取得完全放心和满意的证据。这时,就会将这件事写在声明书里。声明书是以客户管理层的口气向审计师赌咒发誓说这些事项都是真实准确无误的。你看过美国电影里证人在法庭上作证之前宣誓说自己要说“truth, the whole truth, nothing but the truth”没有,声明书跟那个是差不多的意思。
驳“声明书无用论” [0050]
我们要杜绝“声明书无用论”和“声明书万能论”两种错误倾向。声明书不是一点用处没有的,我就遇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把所有我们不太放心的事项放在声明书中要求客户签声明书时,客户的管理层一改先前对我们的审计敷衍了事的态度,将声明书的措词研究了半天,然后死活不签,一定要求将某些说法改掉才行。我们追问客户的管理层为什么这样改,管理层才开始告诉我们一些新的事情。所以,下次对于不太熟悉外部审计师的审计方法的客户,我们可以先把管理层声明书这件事向客户的管理层讲清楚。君不见,美国警察在抓人时,都会先来两句著名的美年达法则“子可缄言,言则为供”1;中国警察原来说的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现在不时兴这么说了,据说是有诱供之嫌。
驳“声明书万能论” [0060]
反过来说,声明书也不是万能的。我见过一个经理,他一旦发现什么不好解决的问题,比如客户的存货减值准备期末余额是320万,这个减值准备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个经理的解决之道是把这件事写到声明书中—“我们(即客户管理层)认为,存货减值准备期末余额是合理足够的”。一般客户都会同意写这句话。有了这句话,这个经理就觉得工作做到家了。在我看来,他就是受了“声明书万能论”的毒害。我曾经讽刺他说,可以把我们的审计意见也写进声明书里,只要客户管理层在声明书中说“我们认为,会计报表是真实公允的”,我们就不要做别的审计工作,可以收队回家了,审计原来是这么简单啊!
可是,如果半年后,这个客户的存货减值准备真的有问题,审计师因此上了法庭,控方律师会质问审计师:你对于存货减值准备做了什么工作?这位经理会拿出声明书说:“看,我拿到了管理层的声明。”你猜律师会怎么说?“啊哈,我上小学的女儿也会做这件事。我想问你你做了什么‘审计’工作?”这让我想起一个老的民间故事 — 一个财迷拿着所谓的“隐身草”去偷东西,被人逮着了,他还拿着“隐身草”向逮他的人说,“我拿着隐身草呢,你看不见我。”
1 为防止误导读者,以讹传讹,现将正确的说法写出来:著名的米兰达(Miranda)法则是: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所说的一切,都可能作为指控你的不利证据。你有权请律师在你受审时到场。如果你请不起律师,法庭将为你指派一位。而美年达则是百事公司的一种汽水。至于这个古文版的米兰达法则,则是由网络写手马伯庸原创的(见http://read.hjsm.net/book/3992/html/1002.html)。
事实上,有时声明书上还真有这么一句话,“尽我们所知,我们认为,会计报表是真实公允的”。可这句话并不意味着审计师可以什么都不做,这句话仅仅是用来明确管理层的会计责任(见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的区别 [0035])。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困惑了:声明书的内容与做多少审计工作到底有什么互动关系呢?
不容易审计的内容才放进声明书里 [0070]
我想,可以将所有审计事项大致分为“容易审计的”和“不容易审计的”。所谓“不容易审计”,是说取得恰当足够的审计证据较为困难。
哪些是“容易审计”的呢?一般来说,各类会计科目的存在性(Existence)是“容易审计”的。因为,测试存在性是检查已经记在帐上的东西,这个范围是已经划定的。审计师总可以通过发询证函、抽查凭证和合同、现场盘点等工作
来验证会计科目的存在性。
哪些是“不容易审计”的呢?负债类科目的完整性(Completeness)是“不容易审计”的。因为,测试完整性是要找到没有记在帐上的东西,这个范围几乎是个无穷大。
对于“不容易审计”的项目,例如或有负债的完整性,审计师眼睛仅仅盯着帐内那点东西是没有用的。因为你的目标是找出该记在帐内但现在在帐外的东西。有一个笑话不是说么,酒瓶里有酒谁不会喝,酒瓶里没有酒还能喝出酒来,这才叫本事呢!同样的,帐里记的或有负债谁不会审啊,帐里没有记的或有负债你能找出来,才叫本事呢。
审计师要与企业各个方面的关键人员面谈,要了解企业的业务情况,要阅读企业的有关资料和新闻,等等。做所有这些工作,都是为了尽量扩大搜索范围,以期发现帐上没有记的或有负债。当然,扩大搜索范围要注意成本效益原则,要在与这个企业最相关的方面来扩大,比如,天天晚上看新闻联播就不是很好的扩大搜索范围的方式,但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