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CPA、ACCA、CMA这些专业资质证书究竟对财务总监意味着什么?
阿文哥发表于 2012-04-11 13:53
“很多人在工作多年之后,已很难静下心来看书,哪怕是看小说,再也没有大学时代躲在被窝里也能看完一本又一本小说的那种激情和能力了,”以色列独资的以星综合航运(中国)公司财务及行政总监徐明说道,“但工作后一直在读书的人就不同。”以星主要从事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徐明后半句所说的读书当然不只是读小说,而主要是指人们常说的“充电”——专业进修和考试。
1995年,还在普华永道工作的徐明学习并考完了CICPA(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年末,他开始进修CFA(注册金融分析师)课程,目前已进入CFA三级考试。徐明现在还是长江商学院EMBA学员。“我在考虑,明年EMBA读完后,如果有些空闲时间,我还要再去学点什么。”他说。
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实在太多。在中国一步步走向开放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的财务总监们发现,中国在许多方面与世界的差距仍然很大,就财务管理领域而言,从会计操作到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无不亟待迎头赶上。因此,来自不同国家、侧重点各不相同的专业资质证书考试——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CIMA(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及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等登陆中国后,财务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考证热。参加并通过这些考试究竟对实际工作与未来职业生涯有着怎样的影响和意义?虽然目前有许多人在刻意追求那一个个金灿灿的名衔,财务总监们却发现,这些专业资质证书虽非传说中的“点金石”,但不断学习的过程的确令他们受益匪浅。
知之好之乐之
在宋长伟的名片上,除了“北京京澳港集团财务总监”的头衔,还印着CPA、ACCA、PNA(澳大利亚资深会计师)和AFA(英国财务会计师公会会员)的字样。“我在工作了十多年、从财务经理做到财务总监之后,明显感觉知识不够用、知识结构需要更新。”宋长伟说。京澳港是一家业务多样化的民营企业,主要从事钢铁、矿山和房地产等业务。“另一方面,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日益加快,企业业务和交易越来越复杂;财务管理人员的角色也开始从传统的财务核算、管理及资金管理向战略策划、投资者关系及价值维护方面转换,因此,财务总监需要新的理念和思维,财务管理模式也需要更新。基于这些考虑,我选择了一边工作,一边充实知识。”
对于PNA,宋长伟解释说,如果移民澳大利亚的话,仅这一项获得的分数就足够了。“这是我最先参加的一个考试,当时有移民澳大利亚的打算,”他说,“但后来发现,中国经济发展很快,机会也非常多,就决定留下来。”
另外,宋长伟也开始了CFA课程的学习。他表示,工作日益繁忙,能否通过CFA考试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上的更新,“现在的企业越来越需要各种金融工具,但目前可利用的工具却非常少。”几年前,他已修完金融学硕士学位。“我希望未来能从金融方面打造我们的企业。”
如果说宋长伟属于“实用型”学习者,吕平的不断“充电”则纯粹出于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吕平是徐明所说的那种“一直在读书的人”,刚辞去一家外资租赁公司财务总监职位的他就像是一架“考试机”,从1993年大学毕业至今,他获得的财会金融资质证书包括CICPA、ACCA、CISA(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和CFA。在2003年转入企业财务领域前,吕平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了十年,这些考试的课程内容给予了他的工作不小的帮助,“比如ACCA考试,把我以前学得不怎么样的会计提高到一个新高度,而CFA更是把以前所学的知识都融汇贯通了。”他说。
在普华永道升迁至经理的他于2000年跳槽到当时的安达信,不幸的是,安达信在两年后因安然事件倒闭,国内业务被普华永道并购,吕平又回到了老地方。2002年,吕平开始参加CFA考试。“在此之前,我曾有个顾虑:自己是否考试考得太多,是否会给人这样的印象——只擅长考试,做实际工作却不在行?”但他最终还是决定进军CFA。“我参加学习和考试,关键是看通过学习和考试能否学到东西。我当时特意咨询了一位考完CPA和CFA的香港朋友,我问他在掌握了CPA之后再学CFA课程,还能学到新东西吗?他回答说,‘当然能,CPA是从财会的角度出发,CFA则是站在分析师的立场;两者知识体系也有很大不同。’”
最出人意料的是,在学习众多财务金融课程的同时,吕平还完成了计算机软件工程硕士学位和高级程序员考试。“IT是我的个人爱好,有空闲的精力,就折腾一下吧,”吕平笑着说,“其实,对企业财务人员来说,熟悉信息系统(像ERP等)很有好处。以前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时,我还自己编写过一个审计的小软件,非常好用。”
相对来说,徐明对于这类考试的看法更超然一些。“读书学习是一种自我推动。一直处在公司最高层的人,学习能力容易退化,也没有很多时间去系统地考虑一些问题,学习和考试既能让你保持学习激情和学习能力,也能让你的知识更系统化。”他说道,“对我来讲,读书学习更是一种兴趣。”他指了指桌边一本厚厚的书籍接着说,“我正在看这本英文统计书,觉得很有意思,对工作也很有帮助。我有位朋友在英国念书,他做这门课程的作业遇到困难会来问我
下一页 (1/3)
回帖(33):
33楼:触动了,学习中
32楼:这篇文章还有些实用的 挺好
31楼:是真的吗

全部回帖(33)»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